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天天報道:美方莫用歪心來揣度中國航天的雄心

原標題:美方莫用歪心來揣度中國航天的雄心


(資料圖片)

在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商飛的第二天,官方正式宣布,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啟動實施,總的目標是于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第三天,也就是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其乘組進駐空間站,再現了“太空會師”的名場面。后續,兩個乘組將在空間站進行在軌輪換。

航空制造業的歷史性突破帶給國人的振奮之情尚未消散,中國載人航天領域又接連傳來巨大的驚喜。看著曾經那么遙遠的民族夢想現在排著隊一個個變成現實,中華兒女的集體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難以言表的。

神舟十六號三人乘組中,戴著近視眼鏡、36歲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桂海潮是載荷專家,屬于非職業軍人出身的航天員,這是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一次。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首個載人飛行任務過程中,乘組將在空間站駐留約5個月,有科學家在太空直接參與開展的空間科學與應用載荷在軌實(試)驗等,說明中國的太空科研進入了新的也是更實在的起點。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

與航空相比,航天事業對浩瀚宇宙的探索,代表著人類科學所能到達的最高處和最遠處,自誕生之日起就具有全人類的意義,是最高最精最尖技術的集中體現。它不僅滿足了人類最原始最根本的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對技術創新與應用產生越來越強的牽引力。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一貫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中國航天事業的每一個進步和突破,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這決不是喊口號,中國早就宣布向聯合國所有會員國開放中國空間站,把合作精神落到實處。中國航天的發力,正處在世界太空探索相對停滯的時期,這為整個人類的航天事業添了一把火,注入強大的能量,事實上掀起了一輪太空探索的高潮,發揮出了正面的鯰魚效應。

并不是所有國家的境界都和中國在一個水平線上,當中國的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時候,美國一方面關上與中國進行太空合作的大門,不僅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還對中國進行相關技術封禁;另一方面則更過分,它正在把更多軍事對抗的污染性元素送上太空。

據外媒報道,美國太空司令部戰略、計劃和政策副主管莫爾豪斯近日針對中國的太空發展愿景,以及所謂俄羅斯的挑釁,說了一句殺氣騰騰的話:“若有必要,美國已做好準備,今晚就可以在太空作戰……”這其實是不打自招、自我暴露。

的確,美軍做好了太空軍事化、武器化的準備,對人類和平利用太空造成實質性威脅。美太空軍2024財年預算申請達300億美元,漲幅15%。這是該軍種有史以來最大的預算申請,延續了近年連續大幅攀升勢頭。極為諷刺的是,美國對為和平探索太空作貢獻嚴重缺乏興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阿波羅登月,也是出于美蘇爭霸的考慮。當發現它對維護美國霸權的性價比不高時,華盛頓立即轉向攻擊性更強的“星球大戰”計劃。

冷戰結束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經費被一砍再砍,其對太空的探索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動力。直到中國航天事業引起華盛頓的忌憚,NASA及美國太空軍的經費又開始逐年增加。這說明了什么?說明美國航天的初心就是歪的,現在它同樣用這顆歪心來揣度中國航天的雄心。

2022年12月,第77屆聯大高票通過中俄共同提出的“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和“防止外空軍備競賽的進一步切實措施”兩項決議。在神舟十六號上天之際,我們再次呼吁,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早日就談判有關條約達成共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說,“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至今還讓人感動和尊敬。但不得不說,美國航天后來的實際表現,是對這句話的辜負與背叛。(社評)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