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黃金深度解讀:這一輪新的“淘金熱”還能持續多久
與其說本輪黃金牛市行情是從今年春節后啟動,不如說是金價延續了2022年11月的上漲大趨勢。很明顯,黃金迎來了大好時機,但問題是,它能持續多久呢?
【資料圖】
去年底以來,在全球通脹高企、經濟不景氣,以及俄烏戰爭的背景之下,股票、大宗商品等高風險資產遭到投資者拋售,黃金、白銀、美元等傳統避險工具獲得青睞。
新興市場中央銀行搶購黃金反映了全球投資者對黃金的追捧。2022年各國央行購買了1079噸黃金——這是自195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因此,自今年3月初以來,國際金價開啟了新一輪漲勢,連續突破1900美元、2000美元兩道關口,并一度觸及歷史新高每盎司2079美元。許多投機者那一刻都在屏住呼吸,等待金價新紀錄的出現。
(黃金名義價格與經通脹調整后的價格,來源:FT)
長期以來,黃金一直是動蕩時期的避風港,當下也是如此。疫情陰霾仍揮之不去、俄烏領土紛爭繼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通脹擔憂、全球債務水平增加、高利率和銀行業危機都促使投資者重新評估避險資產。亂世買黃金,黃金一直都是受益者。
毫無疑問,黃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值得信賴的貨幣形式之一。對于交易者來說,黃金的內在價值或“避風港”吸引力,使其成為一種受歡迎的投資工具,同時也是分散投資組合的較佳方法。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思想里自帶天然的“黃金情節”,黃金稀有珍貴,是富貴的象征。此外,黃金也被視為一種載體,傳遞各種文化信息。
隨著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廣大黃金愛好者和消費者也十分重視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黃金文化也由此被人所重視。
在投資交易市場,黃金成為日內和波段交易者最受歡迎的交易工具之一。
瑞士貴金屬交易公司MKS Pamp的金屬策略主管尼基·希爾斯(Nicky Shiels)表示:“在過去的十年中,低通脹和高增長、全球化與和平、自由開放的經濟以及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成為全球經濟主導。這些結構性主題目前正在發生逆轉,為黃金和其他大宗商品創造了積極的環境。”
當然,地緣政治是影響金價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許多發展中國家對美元的強勢越來越警惕。隨著去年4月俄烏爆發沖突以來,歐美等西方國家開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并凍結該國以美元、歐元和英鎊計價的累計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
這一制裁措施讓許多持有美元資產的國家深感震驚,這些國家開始試圖分散持有美元儲備,并購買更多黃金。很明顯,黃金的地緣政治屬性越來越明顯。
隨著黃金價格的不斷飆升,發展中國家央行、基金經理和散戶投資者開始揣測世界是否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黃金時期。
一些預測者認為,黃金價格可能會上漲至每盎司3300美元,金價的這一價格紀錄是1980年創下的。當時由于石油危機驅動全球通脹上漲,疊加中東地區動蕩不已,加上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取消“金本位主義”,由此開啟了為期9年的黃金超級大牛市。
縱觀當下,全球通脹之火尚未澆滅、地緣政治局勢依舊緊張以及去美元化行為持續,一些人認為黃金將重新開啟牛市之路。
為黃金交易設定全球標準和價格基準的倫敦金銀市場協會首席執行官魯思·克勞威爾(Ruth Crowell)表示,“這是一個新時代嗎?簡單地說,是的。投資者擁抱黃金是為了應對地緣政治時創造一個更加中性的投資組合。”
另一方面,眾所周知,黃金價格一向不穩定。隨著恐懼和恐慌的跌宕起伏,金價飆升可能是暫時的。此外,市場對黃金整體環境的擔憂,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上漲前景。
很明顯,黃金迎來了大好時機,但問題是,它能持續多久呢?
恐慌指數
黃金上漲的一個主要動機就是投資者對其他流動性資產可靠性的擔憂。
隨著近幾個月市場的波動性增加,投資者目光再次轉向黃金。自2022年11月以來,黃金價格上漲了五分之一,僅低于每盎司2000美元,這是在三家美國地區銀行倒閉和瑞士信貸被瑞銀控股收購之后發生的。
華聞期貨投研團隊表示。“此輪黃金上漲表明金融市場存在高度恐慌情緒,金價可以說是市場情緒的風向標,從目前來看,黃金的‘風鈴’仍一直在響。”
(全球央行對黃金的愛好波動狀況,來源:FT)
與中國大媽搶購黃金一樣,英國的一位餐廳老板戴維·弗蘭克斯 (David Franks) 可以說是十足的“黃金迷”,他個人擁有超過200萬英鎊(約人民幣1751萬元)的金條、金幣以及金礦類股票,但他卻避開了其他股票市場的投資。“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聯儲等全球主要央行開啟印鈔機,這使得他的投資偏好發生了改變。”
弗蘭克斯表示,“在未來的某個時段,世界將意識到美國的債務已經超出其能力承受范圍。除了黃金或白銀,我看不到任何其他值得投資的標的。如果你自2008年以來一直持有它,盡管表現并不是特別好,但有一天,也許在我去世之前,我確信黃金一定會令人刮目相看。”
關于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美國總統拜登5月28日與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敲定了一項預算協議,將31.4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暫停至2025年1月1日,并表示協議已準備好提交國會表決。美國財長耶倫表示,如果國會不在6月5日之前提高31.4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政府將違約,她此前曾表示違約最早可能在6月1日發生。
全球第二大黃金生產商巴里克黃金(Barrick Gold)的負責人馬克·布里斯托(Mark Bristow)對弗蘭克斯的觀點深感贊同。他認為,世界各國央行已經沒有更多選擇,通脹“魔鬼”已經從瓶子里逃出來了,新興市場國家將面臨著美元債務螺旋式的風險。
他說:“殘酷的現實是,當債務超過GDP(國內生產總值)時,只有兩種方式可以解決它:即進行一次重大的金融大調整或通過增長擺脫。我們無法通過經濟增長擺脫這個問題。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經歷一次嚴重的全球衰退。”
不信任美元
除了個體投資者之外,驅動黃金價格上漲主要動力是由于全球對美元態度的轉變。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明顯推動著儲備貨幣的多元化: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從2000年的70%以上下滑到現在的不到60%。這一結構性轉變的推動者包括俄羅斯、中國、土耳其和印度。
Endeavour Mining的首席執行官德·蒙特蘇斯(de Montessus)說道:“很多國家已經意識到美元是一種‘武器’,為美國服務。”
對于俄羅斯來說,西方國家的制裁加深了該國對黃金的依賴,并加大其在國內進行黃金開采。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素有“硬漢”之稱的普京贊揚俄羅斯的黃金和硬通貨儲備是俄羅斯經濟的“安全墊”。
三年后,也就是2011年,普京參觀了俄羅斯央行的金庫,展示了一根重達10公斤的金條。當時,俄羅斯央行正處于悄悄增加黃金儲備的初期階段。如今,黃金占據了俄羅斯約6000億美元儲備的約25%的比例,從2007年以噸計算以來增長了近六倍。
在各國尋求擺脫美元的替代品之際,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黃金在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計劃中將扮演何種角色。中國倡議與沙特使用人民幣結算石油和天然氣,開啟了商品市場去美元化的進程,對美元體系而言非常不利。
新興市場國家對黃金的需求越來越大,來源:WGC、IMF
5月7日,國家外匯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人民銀行是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持有者,截至今年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47.66億美元。官方黃金儲備報6676萬盎司,環比上升26萬盎司。目前,中國官方黃金儲備已連續6個月增加。
世界黃金協會(WGC)中國區CEO王立新分析說,在各國央行大力購金、個人投資者強勢買入以及黃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資金流出放緩的多重因素作用下,2022年度黃金需求升至11年以來的最高位。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市場,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背景下,經濟復蘇趨勢明顯,黃金市場回暖,黃金消費持續強勁,帶動終端銷售快速回升。
中國黃金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全國黃金消費量291.58噸,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12.03%。其中,黃金首飾189.61噸,同比增長12.29%;金條及金幣83.87噸,同比增長20.47%。
“淘金熱”之后
盡管黃金目前正享受其輝煌時刻,但很難預測這輪上漲將持續多久。
那些預測黃金等貴金屬價格的分析師或策略師被比喻為出租車后座上的人——他們只能看到過去,而無法預知未來。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全球地上儲存了約12萬億美元的黃金,去年供應量以2%的速度增長,這使得對需求的推動因素產生了過分的關注,而這些因素在復雜且不可預測的方式下起作用。
這就像2011年黃金創下紀錄新高1920美元后,一路下跌,四年后跌至1050美元低點。
在短期內,決定金價的關鍵因素將是美聯儲采取何種舉措來平衡保持經濟發展和控制通脹。這將決定機構投資者是否與散戶投資者和央行一道,紛紛涌入黃金市場。
ETFs將黃金納入投資資產,來源:FT
盡管美聯儲5月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內部決策者在有關是否“暫停加息”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多數決策者認為,面對頑固的通脹,以及緊俏的勞動力市場數據,美聯儲應該繼續采取加息措施,勠力將通脹下拉至2%的目標水平。
這些言論令市場針對美聯儲繼續加息的預期升溫,打壓黃金價格持續下跌,跌至目前的1930美元附近。利率上漲提高了債券吸引力,進而導致資金流出黃金資產。
另外,黃金作為對沖通脹的工具,美國4月通脹數據顯示,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降至4.9%,可以說進一步抑制了市場對黃金的熱情。而美國債務上限達成協議對金價也構成了下行壓力。
從長遠來看,由于黃金采礦行業本身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比如要降低排放、減少環境影響并提高透明度等,消費者對這種貴金屬的需求可能會受到抑制。
全球最大黃金礦商Newmont Corporation的首席執行官湯姆·帕爾默(Tom Palmer)表示:“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減碳的世界。”他預計這將推動黃金采礦行業出現更多的兼并,因為公司需要更長生命周期的礦山來實現其氣候目標和環境目標。“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正在整合的行業。”
(文章來源:華聞期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