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別忘“沒去過的地方”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調研別忘“沒去過的地方”
下基層調查研究,要以問題為導向,重視研究新問題、解決新矛盾。為此,需要多去地處偏遠、條件較差、以往領導和媒體都“沒去過的地方”。
有些人下基層調研,喜歡輕車熟路,到工作出成績、受表彰的地方;基層單位在接待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來調研時,也喜歡將他們安排到工作搞得好、問題比較少的地方,最好是多年的先進典型。去這些地方調研,有什么好處呢?這些地方各項工作有特色,以往形成的文字及視頻等材料豐富,據此形成的調研報告既會讓調研者感到方便輕松,也能充分表現當地的成績和經驗,讓基層領導臉上有光。幾方共贏,皆大歡喜。倘若去地處偏遠、條件較差,以往“沒去過的地方”調研,會暴露一些后進面,碰到群眾反映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還會因平素少有領導光顧、基層接待條件差而頻顯不便,掃了調研者的興致,也丟了基層的面子。
調研別忘“沒去過的地方”。到基層調研,看什么、聽什么,決定了干部的思路、目標和決策方式。搞“選擇性調研”,只看“盆景”,就會錯過真正的風景;繞著問題走,就無法發現工作需要改進和著力的地方。那些容易忽略的“后院”和“角落”,恰恰可能是矛盾比較集中、問題比較突出的地方,深入調研,才能看到真情況、聽到真意見、抓到真癥結。
當前,我們面臨不少躲不開、繞不過的深層次矛盾,各種風險挑戰、困難問題比以往更加嚴峻復雜,人民群眾的需求也更趨多樣化。新情況、新課題層出不窮,老問題、老矛盾有新變化,呼喚著種種新辦法、新創造。必須在調查研究上保持認真扎實的精神和態度,細致深入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多去那些地處偏遠、以往很少關注的地方,發現弊端和研究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和辦法;力避調研被“設計”、被“看戲”,避免陷入被安排的“太虛幻境”……確保調研各個環節走真走實,才能察得實情、取得實效,調有所得、研有所獲。(周榮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