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報道:扎根大地 助農增收
(資料圖片)
原標題:扎根大地 助農增收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干農活,深知糧食的來之不易,用知識幫助農民科學種糧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2020年12月,我進入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成為一名農技員,承擔農業技術推廣及土壤肥料研究工作。連續3年參加藁城區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參與全區10個土壤墑情監測點的監測工作……近年來,我的皮膚曬得越來越黑,雙手也變得越來越粗糙。不知不覺間,我從一名農技“新兵”,成長為和農民打成一片的“農技老手”。
入職之初,雖然做好了吃苦受累的準備,但當我第一次走遍全區10個土壤墑情監測點時,才發現比想象中還要辛苦。每個土壤墑情監測點都設在麥田的正中央,從田邊走過去少說有幾百米。每次我扛著設備、頂著太陽,小心翼翼走到監測點時,早就大汗淋漓。為了保證莊稼的生長,我們每個月、每個季度還要對土壤進行采樣分析。采樣土壤,深度分別要在0—20厘米、20—40厘米之間,遇到冬、夏季土質干硬時,把鏟子鑿進地面下都得費不少力氣,挖得淺、挖得深了都會影響檢測結果。為了保證數據精確,我甩開膀子使勁鏟,一天下來,胳膊累得抬不起來,但一想到付出將助力實現農作物豐收,我就心滿意足。
作為一名農技員,在提高自身農技的同時,更要做好農技推廣。只有了解農民最需要什么,才能提供精準的幫助。一開始,很多農戶遇到問題并不愿意與我多交流,覺得我不懂莊稼地里的門道。為了建立起與農戶的信任,我主動為他們發放資料,普及科學種田知識,講解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次,一位種植大戶向我咨詢小麥田間管理問題,我前往麥田現場分析了小麥長勢和土壤情況,幫助他通過科學管理實現少肥增產。漸漸地,我與農戶的關系密切起來。現在,從選種到施肥,從澆水到防蟲,甚至連購買什么農具、農機,農戶們都愛來找我提建議。
眼下,藁城區近50萬畝小麥進入灌漿期。灌漿期是影響小麥產量的關鍵時期,也是小麥病蟲害的高發期。我每天一早就扎進田間地頭,同農戶們一起觀察、討論小麥長勢和土地墑情,指導他們加強田間管理。農技員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我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未來,我將繼續深耕農業技術研究,做好農技推廣,讓更多土地長出豐碩的果實,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李天怡,作者為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農技推廣中心農技員,人民日報記者邵玉姿采訪整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