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拓展偶像范圍,地下偶像是被需要的文化形式


(資料圖片)

原標題:拓展偶像范圍,地下偶像是被需要的文化形式

“長白參,烏拉草,白山黑水都是寶!”東北長春地下偶像組合BLOSSOM的《在東北的偶像》表演視頻迅速在各平臺火出了圈。視頻中粉絲的call詞大聲而整齊,現場氛圍火熱而震撼。在演藝市場的復蘇中,地下偶像近三年也在中國逐漸勃興,雖然在運營中有些困難,但這樣一種文化形式在中國當下的文化市場里是被需要的。

對很多人來說,地下偶像還處于一片“盲區”,認知停留在日系可愛少女與宅男粉絲的刻板印象中。而現下活躍在國內各地的地下偶像卻正在不斷發酵成長,想要打破“low”“俗”等文化歧視,爭取野蠻生長的天地。

地下偶像是舶來的形式,正以本土化的方式開出中國的文化新花。偶像文化源自日本,地下偶像的模式傳入中國后,就在不斷的演出實踐中融入中國文化元素,形成符合中國粉絲審美的舞臺風格。《在東北的偶像》就是成功案例,在歌曲中加入東北元素,臺下的粉絲也用東北話來應援,讓B站網友感到親切,直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劉老根大舞臺”。

逆社會時鐘,地下偶像成為向往舞臺者的選擇。地下偶像沒有經過主流經紀公司的系統培訓,是由從事各行各業的素人組成。對偶像的時間、業務能力等設限都比較寬松,較低的門檻也就給了很多已經踏進社會但又心懷舞臺夢想的女孩站在聚光燈下的機會。加入地下偶像的成員多是兼職,保留著原有的工作,也同時體驗著自己選擇的偶像生活,或是半路出家的偶像愛好者,有相對較大的自由度。

地上難以出頭的,轉到地下是一次新的嘗試。雖然地下偶像如今還處于為愛發電的狀態,但因其涵蓋了“實現舞臺夢想”這一吸引點,也成為了容納后選秀時代練習生、偶像成員再就業的又一選擇。盡管地下的資源條件無法媲美地上的主流偶像,但能夠重新站上舞臺,對很多無法在地上出頭的女孩來說已經很滿足了。比如REAL1TY組合中就有前SNH48、1931、SING女團的成員。

地下偶像與粉絲,是情感的相互支撐,是社會關系的維穩。成為地下偶像的女孩們,往往沒有很出眾的顏值,走音跑調或是跳舞不協調也是稀松平常的,因為在這種偶像形式里,音響布景都是擺設,重要的是一種氣氛,是偶像和粉絲的聯結。養成系、近距離、親切感是地下偶像的特殊標志,沒有明星那么遙遠,不是制造出來的夢,而是非常確信的,就在眼前的這個人。在這個場景里,偶像和粉絲相互為情感的寄托,真心地看見對方,也告訴對方“我就在這里”。

地下偶像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就像郁郁蔥蔥的植物一樣。但要保持這樣的生命力,還需要解決運營上的困難,減少演出和收入的不穩定性,打造更多原創曲目,獲得廣泛的曝光機會以尋求“破圈”,將這一文化形式帶進大眾視野。

地下偶像在中國的勃興,以偶像與粉絲的近距離接觸形式挑戰了偶像行業邊界,但也同時拓展了偶像的范圍。地下偶像為更多心懷舞臺的女孩提供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帶來了能夠觸手可及的偶像實感,為中國文化主流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是被需要的文化形式。(謝鑫)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