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動態:大疆遭遇“專利流氓”?看美國科技霸權主義的黑手
大疆遭遇“專利流氓”?看美國科技霸權主義的黑手
(資料圖片)
中國科技企業在美國再遭黑手!
美國得克薩斯州韋科市聯邦陪審團日前作出裁定,聲稱大疆生產的無人機,侵害了美國德事隆公司的兩項專利,需賠償2.79億美元(約合20億元人民幣)。
乍看新聞不免讓人犯嘀咕:作為行業翹楚、手握數千項專利,大疆怎么還能在專利上栽這么大跟頭?仔細一看,果然不對勁。
首先,德事隆的技術專利和大疆無人機涉及的技術雖字面相似,實則相去甚遠。就拿“懸停技術”來說,德事隆公司的懸停技術在懸停的過程中需要飛行員的操作,而大疆無人機的自動懸停功能只需通過手里的遙控器操作即可實現。其次,德事隆的一大主業是生產軍工飛機和軍用直升機,沒推出過什么消費級的民用無人機。再者,根據美國專利備案記錄,德事隆于2011年對“自動懸停控制”技術提出專利申請,2015年獲得批準。而早在2009年,大疆已在XP3.1飛控系統中使用了懸停控制技術。
一條條列出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家名為德事隆的美國企業是在無中生有、強行碰瓷。可即便這樣還能勝訴,美國司法的公信力何在?自詡的法治、鼓吹的自由貿易、公平競爭又何在?可以說,這一離譜判決是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栽贓污蔑,也是對美式偽善的自我認證。
當然,打著保護專利的大旗打壓外國企業是美國的慣常做法。早在1930年,美國就頒布了《關稅法》,其中的“337條款”廣為人知,核心內容就是調查進口中侵犯知識產權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據統計,中國已成為該措施最大受害國,數百家中國企業莫名因此吃了官司。而即便中國企業不服上訴,也是敗多勝少。
“國家機器”明火執仗、強取豪奪,不少企業自然也有樣學樣,當起了“專利流氓”——通過惡意申請獲取他人技術相關的專利,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訴訟或索賠,阻礙、排除競爭對手。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空殼企業專門以此為生,被形象地稱為“專利蟑螂”。而無論是“流氓”還是“蟑螂”,其實都是美國損人利己的畸形心態和“合則用不合則棄”的扭曲法治觀念下的產物罷了。
不過,一個值得警惕的新趨勢是,一些美國公司大有利用國內反華情緒打擊中國科技公司并從中牟利的傾向。以這一次大疆事件的庭審為例,德事隆一直強調大疆是一家中國公司,已被美國政府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等與專利侵權案根本無關的信息,以期在事實證據不足的情況下,爭取到對自己有利的判決結果。不少業內人士擔憂,這種“誣告”以后會經常出現。
而于我國而言,無論對手手段如何拙劣,做好自己才是根本。一方面,“來而不往非禮也”。這些年,從被動挨打到強勢維權、反擊進攻,中國企業與美方斗智斗勇的成功案例不少。面對“誣告”,中國企業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提高防范意識,借鑒現有經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另一方面,要練好“內功”。相比以往,國人這一次對大疆信心滿滿,莫不是因為“核心技術緊握在自己手里”。這也啟示我們,國際競爭歸根到底要用實力說話。堅定執著做好自己的事,才能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法國哲學家圣西門曾說過:“對全人類來說,只有一種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學的進步。”美國科技霸權主義日甚一日,不僅嚴重阻礙科技進步與全球合作,也會成為回旋鏢——最終扎到美國自己。(何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