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供不應求不是酒店“坐地起價”擋箭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供不應求不是酒店“坐地起價”擋箭牌

隨著“五一”小長假到來,不少上班族打點行裝,計劃奔赴祖國各地的大好河山。但打開各類預訂平臺發現,“五一”酒店價格漲幅很大,有的甚至達到七倍以上,讓網友直呼遭遇“酒店刺客”。(4月29日新華每日電訊)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五一”假期,酒店房價翻倍漲只是常規操作。在一些熱門旅游目的地的景點和交通樞紐附近,酒店價格漲三倍、五倍乃至七倍以上并不鮮見。特別是有些經濟型酒店,因為價格基數相對較低,就“在平日價格后面直接加了個零”,漲幅令人咋舌。

同時,消費者鬧心的不僅有“漲價潮”,還有商家“毀約潮”。“毀約”理由千奇百怪:“被警方查封”“裝修”“倒閉”“換老板”“管道漏水”……商家或要求消費者自行取消訂單,或補差價才能入住。對此消費者怨聲載道,“‘五一’民宿現漲價毀約潮”的話題也頻登各平臺熱搜榜。

隨著旅游市場日趨火爆,受供求關系影響,多年來,旅游旺季酒店漲價在所難免,大家已司空見慣。不過,像今年“五一”假期漲價那么兇狠、毀約理由如此奇葩,實屬罕見。一方面,這反映疫情受控之后,旅游市場出現報復性消費,熱門城市酒店供不應求;一方面,說明有些眼光短淺的不良商家,以供求失衡為由“坐地起價”“乘節打劫”;另一方面,表明一些地方政府“有形之手”仍在觀望、猶豫……

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多數行業經營都有淡季、旺季之分。在充分競爭性行業,不同銷售季節實行差異化價格無可厚非,這在旅游業界早已常態化。問題在于,旅游業涉及產業鏈較長,有旅行社攬客、交通運輸、餐飲、住宿、土特產銷售、景區門票等,這些環節大多實行市場調節價,為何每到旅游旺季,偏偏住宿漲價最離譜?在這里,僅以供求失衡來解釋恐怕難以服眾。

根據《價格法》,住宿消費由市場調節,商家可自主定價。不過,《價格法》同時規定,商品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據此,部分酒店經營者以供不應求為由畸高定價,甚至“在平日價格后面直接加了個零”,涉嫌牟取暴利,“明碼宰客”,嚴重擾亂市場秩序。顯然,供不應求不是酒店“坐地起價”擋箭牌。對此,監管部門不得不查。

值得一提的是,為防止“五一”假期前后酒店哄抬物價,山東淄博、江西景德鎮政府部門采取斷然措施,明確酒店客房價格漲價幅度超過50%的,按哄抬價格行為予以查處。這些舉措,能有效震懾不法商家,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受到中國消費者協會點贊,值得各地借鑒。(徐林生)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