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屋有大能量|全球快消息
【資料圖】
原標題:小書屋有大能量
作為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相關配套活動發布農家書屋創新示范案例、鄉村閱讀推廣人和最美農家書屋等榜單。我省多個項目上榜,其中福安市溪潭鎮洪口村“愛故鄉書院”等6家農家書屋入選最美農家書屋。此前,愛故鄉書院已獲評福建省全民閱讀示范點,其創辦人繆光華被評為2022年全國“鄉村閱讀榜樣”,也是當年全省唯一獲此殊榮者。
統計顯示,目前全國約有58.7萬家農家書屋。在我省,這個數據為1.4萬多家。是什么讓愛故鄉書院從中脫穎而出?答案并非光鮮亮麗的硬件基礎,而在于與眾不同的軟件配套。書院置身于兩座修繕后的清代老宅,處處體現農耕文化元素,充滿濃濃的鄉土風情。同時,通過不斷拓展農家書屋的功能內涵與外延,實現了“小書屋大舞臺”的效果。
農家書屋,毫無疑問應當是青少年的學習園地。愛故鄉書院以關注弱勢青少年群體的教育問題為抓手,每周日為鄉村兒童開設鄉土文化、手工制作及閱讀、書法、音樂、美術、英語等課程,并不定期開展夏令營、冬令營、兒童劇表演、鄉土研學等特別活動。在課程設置和活動開展過程中,尤其注重充分利用鄉村場景,實現本土化。比如,組織孩子們去地里現場體驗拔蘿卜,到收割后的稻田里開展田野閱讀,在菜園里認識書上的不同農作物等。這些立足于書屋又走出書屋的學習方式,恰恰是農村的優勢所在,對于興趣養成和人格塑造起到了積極作用。
農家書屋,也應該成為滿足村民文化需求的活動空間。書院“出身”農村,賦予了它更多使命,注定要發揮好服務村民的作用。愛故鄉書院邊建設邊開放,并引導村民投身其中。作為回報,村民既可以把書院當作交流感情、共謀家鄉發展的固定茶敘場所,也可以在此開展文娛活動,豐富精神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書院每周六晚上面向村民中的學生家長免費開設“父母課堂”,引導家長科學教育孩子并開展親子閱讀等活動。此舉不但搭建起了親子溝通的橋梁,提高了農村家庭教育素養,還推動更多村民成為書院建設的一分子,讓農家書屋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農家書屋,還可以是志愿者的實踐、展示與成長平臺。“動”起來是避免農家書屋淪為擺設的關鍵,其方法不外乎常態化開展活動,積極和學生、村民等群體互動。要持續“動”起來需要有一定規模的管理團隊。人從何而來?志愿者是重要支撐。書院現有3支志愿者服務隊共107人,包括當地中小學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師生、非遺傳承人、愛心人士等。志愿者除了參與教學外,還幫忙裝飾書院、設計教材、策劃活動。
當然,在解析愛故鄉書院成功經驗之余,也不能忽視這樣一個事實:書院前期的運營成本基本上靠創辦者自掏腰包。可以說,光靠個人情懷,尚不足以驅動農家書屋行穩致遠。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在進行鄉村閱讀工作頂層設計時,科學統籌經費分配——不能光考慮硬件建設,也要多兼顧軟件投入。綜合來看,只要有相應的支持,再加上運營得當,農家書屋應用場景廣闊,可以實現多方共贏的效果。(林清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