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世界獨家】“去”“留”之間 看歷史建筑保護


【資料圖】

原標題:“去”“留”之間 看歷史建筑保護

針對廣受關注的金庸圖書館是否拆除問題,嘉興方面日前回應說:“我們絕對不會簡單地‘一拆了之’……前期(注:此次引發關注之前)經市政府研究原則上予以保留金庸圖書館,具體保護方案目前正在研究論證過程中。如果有更好的方案能夠弘揚金庸先生的武俠文化,我們也將在充分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予以吸收采納。”此前,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發文表示,“懇請相關方面不要拆除金庸圖書館”,稱“位于嘉興的金庸圖書館,即將面臨被推平、拆除”。

六神磊磊作為知名自媒體達人和鐵桿金庸粉,近年來致力傳播金庸武俠文化,所引發關注自是必然。當然,僅從回應看,之所以有此“誤會”,也確因此前有過“整體拆遷”動議。不過,早在2021年12月,針對當地政協委員一份“關于保留金庸圖書館建筑的建議”,嘉興方面就曾作過答復,明確提到要“切實做好金庸圖書館建筑保護、進一步挖掘金庸文化資源與精準把握金庸圖書館功能定位”等。

人們為什么關注金庸圖書館的去留?答案不言而喻。金庸是嘉興海寧人,堪為故鄉重要文化標識。金庸早年曾在嘉興一中就讀,盡管他鄉遠游,但鄉梓情深,對故鄉一生眷戀。早于1992年,金庸先生捐資300萬元港幣,建造了坐落于嘉興學院越秀校區北區的金庸圖書館,占地約7畝,建筑面積約2300平方米,這也是國內唯一以“金庸”命名的圖書館。圖書館落成后,金庸先生還欣然命筆題詞:感我桑梓,錫以嘉名,愿盡菲薄,助振斯文。

討論金庸圖書館“去”“留”的過程,正體現當地審慎態度,最大程度地聽取民意、凝聚共識。單從時間看,金庸圖書館或許算不得太“老”,甚至還夠不上當地文保單位乃至歷史老建筑標準。此外,受限于建造時的財力、物力乃至審美情趣等,圖書館建筑也不能說就此獨樹一幟。但是,這也更加突顯當地實事求是、靈活務實的態度。建筑是靜止的,人文氣息才能讓其“流動”起來。保護老建筑,就是保護歷史延續性,保護我們賴以珍視的歷史文脈、文化價值和時代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在前述答復中還提到,將“會同規劃部門,明確該片區今后開發建設的功能定位,確保金庸圖書館建筑能夠保留并融入片區的建設之中。”這就更加難能可貴了,是對歷史建筑的最大尊重!事實上,早在2017年6月,嘉興學院就已建成金庸文獻室。2018年,金庸先生逝世后,嘉興學院還在金庸圖書館舉行了追思會。樹立保護優先原則,落實好“規劃先行、文化先導”,如何深挖其中文化內涵,實現活態保護與傳承,讓其普惠于社會,突顯保護之意義,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去”“留”之間看老建筑保護,這也更加提醒我們,城市治理要下足“繡花功”;“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涂建敏)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