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假日經濟之花“四季芬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推動假日經濟之花“四季芬芳”
據文化和旅游部消息,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清明節假期(4月5日),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376.64萬人次,較去年清明節當日增長22.7%;預計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5.20億元,較去年清明節當日增長29.1%。清明節假日期間,全國A級旅游景區正常開放12635家,占A級景區總數的84.5%。
消費是穩定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激發消費活力是推動經濟復蘇發展的必然之舉。今年以來,國內消費復蘇腳步加快,餐飲、旅游、電影市場人氣旺盛,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經濟發展“暖”意十足。當下,面對期待已久的春暖花開,即便只有一天的清明假期,人們也迫不及待選擇走出家門,或是憑海臨風,或是攀登高山,行走祖國大地,遇見大美中國,感受“詩和遠方”,進一步彰顯出我國強勁的消費活力和經濟韌性。
生活需要“炊煙裊裊”,也渴望“詩和遠方”。消費不僅是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在后疫情時代,人們排解壓力、舒緩心情、體驗自然、觀察世界的需求沒有改變,對踏青賞花、文化體驗、鄉村游等出游熱情依然高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持續激發消費活力大有可為。“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把握節日重要節點,努力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消費需求,把被抑制的消費需求轉化為消費動能,持續推進消費活力競相迸發,為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提供重要支撐。
激發假期經濟活力,創造更大經濟效益,其前提是更好滿足市場需求。經歷過世紀疫情沖擊,人們出游選擇發生了變化,其中基于周期短、易實現等優勢的“短途游”越來越受人們青睞。2020年清明節期間,我國城市居民活動平均半徑縮小至3.6公里;2021年,踏青游、近郊游、鄉村游、自駕游等需求加速釋放;2022年,各地接待游客中省內游客占比94.9%;今年清明節一天假期,“短途游”依然是“主基調”。回應人們對“說走就走”的旅游需求,要深度挖掘“身邊的風景”,在“快生活”的空間之外打造更多人們向往的“慢生活”休憩區,讓賞花游園、游山玩水、戶外踏青填補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暢通“互聯網+”方式,給年輕人拍照、打卡、配文、發朋友圈微博提供駐地,更好傳遞“踏足城外,裁去春秋幾載”的旅游心境,提升“短途游”的吸引力。
假日經濟不僅僅是假日旅游,而且關聯交通、住宿、餐飲、影視等相關消費領域,交通擁堵、設施超負荷運行、酒店住宿一房難求等現象必然會影響消費潛力的持續釋放。要充分利用假日經濟涉及面廣、帶動力強的特點,在改善消費條件上下足“繡花功”,進一步精細化疫情防控的舉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適老化改造和停車場擴容,完善酒店加床等類似的普遍性服務,大力整治“宰客”“低價游”等突出問題,讓消費者開心出門、安心消費、舒心返程,推動消費市場真正“旺”起來,不斷做大假日經濟“蛋糕”,進一步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
消費旺了,經濟才會是一池活水。把握經濟這個重要著力點,打好假期旅游“提前量”、下好優化服務“先手棋”,必能澆灌假日經濟之花“四季芬芳”,護航我國經濟發展加快復蘇、行穩致遠。(艾佩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