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當前熱點-整治帶貨“水軍”亂象刻不容緩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整治帶貨“水軍”亂象刻不容緩

一些帶貨直播間動輒幾十萬人同時在線,上萬單貨品上架瞬間搶空,看似火爆的直播背后,卻暗藏玄機。今年的“3·15”晚會曝光了直播間背后的“提線木偶”——“水軍”。

據悉,一些平臺在網絡上明碼標價售賣直播“水軍”,供博主提升自己的直播間人氣、播放量、點贊、評論等數據流量。這些運營商通過手機群控系統,可同時控制百部手機,冒充真實用戶,只需簡單操作,“水軍”就一擁而入直播間。該群控系統不僅可以控制大量“水軍”,還能做到無人值守、自動工作。看似人氣爆棚的直播帶貨現場,引得一些不明就里的真實用戶在沖動跟風之下,不假思索“搶著”掏錢下單。

群控軟件的開發成本較低,技術門檻也不高,且利潤巨大,其背后隱藏著一系列潛在法律風險。一是涉嫌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一般來說,注冊成為平臺用戶,需要用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實名認證,而運營商則會通過物聯卡來實現批量注冊,并通過各種手段獲取大量居民身份證信息來完成實名認證。二是涉嫌惡意競爭擾亂市場。由于“粉絲”、?“水軍”真假難辨,一些“水軍”潛入競品直播間,通過自動投訴等手段惡意抹黑競品,影響其他商家正常的產品銷售,形成惡性競爭。三是產品質量無法保障。作為新業態經濟,直播帶貨產業經常出現產品質量把關不嚴便上架銷售的“翻車”事件,為此,直播公司為增加銷量,便通過“水軍”帶動人氣流量,促進產品銷售。不少用戶在直播間熱烈的氣氛帶動之下沖動消費,后續才發現產品具有夸大宣傳、價格虛高、質量堪憂等問題,從而引發不少消費糾紛。對于涉及“水軍”參與的直播帶貨平臺方責任如何界定、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灰色產業如何整治等問題,亟待有關部門解決。(袁玉潔)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