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縣域發展人才引擎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點燃縣域發展人才引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之一。要樹牢人才引領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堅持擴增量、優存量、提質量,點燃人才智力引擎,激活發展新動能,以高質量人才工作賦能高質量發展。
廣開門路壯大人才增量。堅持求賢若渴、不拘一格,廣發“請帖”,下好人才引進“先手棋”。深入機關企事業單位調研,精準摸排鄉村振興、教科文衛、現代金融、應急安全等領域專家人才需求,精準繪制人才引進清單,開展急需緊缺人才引進。推行“一次發布、長期招聘、定期研究”,支持企業人才引進;積極探索鄉村柔性引才模式,柔性引進專家人才,推動人才、產業、發展深度融合;開展“智匯瀟湘·鴻雁之約”實踐活動,以“青春歷練式”“合作共贏式”柔性匯聚高校人才,引導各類優秀人才流向基層、服務基層。摸清“家底”,深挖鄉土人才“潛力股”。聚焦鄉村產業發展,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摸排挖掘“土專家”“田秀才”。深入開展鄉村人才認定工作,使“土專家”“田秀才”有名有份,著力鍛造扎根基層、傳承技藝、發展致富的鄉土人才隊伍。給足“實惠”,栽好吸引人才“梧桐林”。持續健全人才服務體系,落實激勵人才措施,給予稅費優惠、創業用地保障、創業擔保貸款、平臺建設等優惠政策,廣泛開展“鄉村之星”“新時代工匠”“學術技術帶頭人”等評選表彰。推行“人才綠卡”,在出行、住房、醫療、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10個方面提供保姆服務,讓人才感受貼心禮遇,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產才融合優化人才存量。堅持系統思維,統籌好人才規劃與發展規劃,處理好主導與主體關系,破解人才梯隊培養難題,盤活人才存量資源,以市場化手段調優人才隊伍結構。圍繞全力融入懷化國際陸港建設、做大做強“四大百億產業”和中心城區的戰略目標,統籌謀劃經濟結構和人才結構,科學編制人才規劃,同步繪制人才地圖、產業地圖。依托縣產業開發區,重點打造特色農業、新興優勢制造業、長壽康養、風光水儲等產業集群,搭建人才創業和產業孵化平臺,實現人才項目、產業項目雙向轉化,提升人才結構與產業適配度。持續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改革,聚力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充分調動企事業單位等用人單位主體作用,大力發展各類行業協會、社會中介等專業性機構,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探索更多授權松綁事項,破除制約人才大展拳腳的機制障礙。實施青藍結對工程,遴選優秀人才擔任導師,采取“一對一”“一對多”的方式與青年人才結成幫扶對子。開展導師實地跟蹤觀察、項目評估以及學生實地參觀、蹲點學習等活動,全程幫帶、跟蹤管理,制定“成長報告單”,幫助青年人才成長,破解人才隊伍“斷檔”難題。
精準培訓提升人才質量。構建“學歷提升+技能提升+眼界提升”培育體系,以“細琢美玉精煉鋼”的方式厚植育才沃土,著力提升人才綜合素養。聚焦學歷提升,實施“玉琢”工程。依托開放大學辦學體系,開展“農村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開設工商企業管理、電子商務、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等專業,采取“線上+線下”“自主學習+集中培訓”方式,為村“兩委”班子成員及其后備力量、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致富帶頭人、高素質農民、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等群體提供學歷提升、文化培養等職業培訓。聚焦技能提升,實施“賦能”工程。堅持需求導向,量身定制培訓方案、精心設計培訓課程,創設“短精特”技能培訓項目。打造高校專家學者技術服務團隊、科技特派員技術服務團隊、鄉土人才技術服務團隊,通過田間課堂、現場觀摩、基地實訓等方式,開展“組團式”技術幫扶,以“師帶徒”的形式,定期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現場教學,著力培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技術型人才。聚焦眼界提升,實施“淬煉”工程。圍繞園區管理、招商引資、城市規劃、旅游管理等方面發展短板,依托政校企戰略合作和對口幫扶等資源,邀請專家開展教學培訓,組織人才到發達地區學習,幫助人才拓寬發展思路、提升發展能力。
(作者:向艷平?系湖南省麻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