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每日聚焦:走出一條自己的自強道路

原標題:6位一線代表亮相首場“代表通道”暢談成長歷程——(引題)

走出一條自己的自強道路(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王群 陳華


(相關資料圖)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開啟,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主教練水慶霞(左一)代表、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單增海(左二)代表、海軍遼寧艦某中隊少校政治教導員朱悅萌(左三)代表亮相通道,并回答記者提問。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楊登峰 攝

“我17歲開始從事足球訓練,與足球結緣整整40年。無論是作為球員還是教練員,都經歷了太多的感動。”今天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在人民大會堂正式開啟,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主教練水慶霞代表面對記者的提問,言語間飽含深情。

本場“代表通道”上,6位來自不同行業基層一線的人大代表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講述了身邊的變化與成就,暢談自己的奮斗歷程。

2022年,水慶霞代表作為教練員,和隊員們一起重奪時隔16年的亞洲杯冠軍。在與韓國隊的決賽中,中國女足姑娘們在落后兩球的不利情況下,頂住壓力,最終實現3:2逆轉。

“和我當運動員感受一樣,在困難的時候,我們中國女足就有那股勁兒,就有那股精氣神。”水慶霞代表說,之所以大家喜歡把中國女足稱為“鏗鏘玫瑰”,是因為女足在關鍵時候能夠團結協作、勇于拼搏、永不言棄、永不放棄的精神。

作為制造業一線代表,從事該行業近30年的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單增海代表,在不同的領域同樣用奮斗書寫自己的人生價值。

“首先,想向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單增海代表說,徐工的全地面起重機如今已經通過技術升級,關鍵指標達到了全球領先,整機國產化率由71%提高到100%,所有的關鍵零部件均實現了中國制造。

超級移動式起重機,被認為是工程機械中技術最為復雜、研發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

“我們團隊的200多名技術專家、100多名高級技師,經過10年努力,先后攻克了行業公認的7大項關鍵技術,完全形成了千噸級起重機的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單增海代表說。

在單增海代表看來,科技創新就是要摒棄幻想,走出一條自己的自強道路,大國重器就是要勇于擔當、頂天立地。

從2012年遼寧艦入列,到2019年山東艦入列,再到2022年福建艦下水……海軍遼寧艦某中隊少校政治教導員朱悅萌代表講述了中國航母跨越發展、挺進深藍的非凡歷程。

“首次穿越宮古海峽遠海訓練時,我正在駕駛室值更,當我看到廣袤無垠的深藍大洋,真有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暢快。”朱悅萌代表說,10年里,遼寧艦從下水啟航、戰機上艦,到編隊一體、艦機融合,從近海訓練到遠海部署,正在繪就大國重器更加深遠、更加壯闊的奔涌航跡。這一切成績的取得來自一代代航母人的接續奮斗、彎道加速。

“我們把青春和夢想融入了祖國的航母事業,千人同一艦,萬里不迷航。”朱悅萌代表呼吁更多的青年朋友投身航母事業,一起駛向更遠的海、更深的藍,一起闊步星辰大海、逐夢萬里海天。(中工網北京3月5日電)

標簽: 工程機械 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 工人日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