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讓“小修小補”為城市增添“煙火氣”


(資料圖片)

原標題:讓“小修小補”為城市增添“煙火氣”

3月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將結合前期試點經驗,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滿意清單”。

配鑰匙、修拉鏈、補膠鞋、換傘布……曾經,這些“小修小補”的手藝活和維修點,給群眾生活帶來很大便利。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城市發展、創建以及商鋪店租高漲等多方面影響,這些事關百姓日常需要的“小修小補”的攤位在城市日漸難覓蹤跡。

雖然現在物資條件大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小修小補”服務,仍然是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為防止“小修小補”銷聲匿跡,助其重回百姓身邊,多部門曾聯合發文提出要在居民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建設可以滿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的多業態集聚的社區商圈,包括提供修鞋、修自行車、改衣服等便民服務。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隨著各地便民生活圈建設的不斷推進,情況雖然有所好轉,但仍然有較大進步空間。其實,城市治理如同繪工筆畫,每一個細小處,都要精雕細琢。精在對微小需求的精準精確捕捉,細在對民生工作的細致巧妙安排,往往一個人性化的關懷和設計,就能反映城市治理的水平和溫度。

為更好地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期待各地進一步總結成功經驗,制定更加完善的發展規范,出臺更有效的扶持政策,幫助從業者解決好諸如攤位、衛生、服務質量、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助力“小修小補”有序回歸,更穩健地發展。更何況,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補”,一頭是百姓需求,一頭是擴大就業選擇。正如網友留言所說,“小修小補”為城市的繁榮發展聚集“煙火氣”。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小修小補”的民生問題,一定程度上也是社會發展進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而解決這些新問題,就要有新辦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新方式、暢通渠道,給“小修小補”的便民服務留出空間,不僅是社會共識,而且更需要有關方面出實招、下實功。同時,一座城市的活力,也體現在這具有人文關懷的煙火氣中。(劉純銀)

標簽: 便民服務 服務質量 在全國范圍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