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拍家暴視頻被拘: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不可被扭曲
(資料圖片)
原標題:擺拍家暴視頻被拘: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不可被扭曲?
近日,安徽阜陽女子譚某為謀取粉絲流量,與前夫擺拍家暴視頻,并在直播時謊稱報警的事件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據悉,當事人“阜陽敏姐”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被依法行政拘留十日。(2月25日 澎湃新聞)
家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是嚴肅而重要的議題,是不可扭曲的底線。在尊重人權和倡導平等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去關心和幫助家暴受害者,越來越多的家暴受害者勇敢發聲和維護自己的權利,越來越多的反家暴的法律被完善和普及。而大眾傳播過程中,由于民意的撕裂是熱點出現的常態,家暴常常成為新媒體平臺中性別對立極端化的抓手以及降低嚴肅性的泛娛樂化的“流量密碼”。
家暴議題之所以成為“流量密碼”,為大眾持續關注,并不意味著大眾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亦非是對于富有暴力傾向的內容的偏好,而是大眾對家暴現象由衷地關心與關切,這本無可厚非。但是譚某為了博取流量數據,獲得粉絲關注,肆意利用大眾的同情心,不僅僅是對共鳴共情的真心的消磨,更是將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扭曲泛化。一旦家暴的議題失去了其本該有的嚴肅性,原本任重道遠的征程將更加崎嶇坎坷。
日光之下,并無新事。濫用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議題為“流量密碼”的現象屢見不鮮。“如果是真的,我希望是假的;如果是假的,我希望是真的。”在各大社交平臺沖浪時,我們或多或少看過這樣的評論,而對應作品往往是關于殘疾人士、困苦老人、留守兒童、社會救助等等急需社會關懷的主題。其中大多是期望借助互聯網的力量,獲得愛心人士的關切與幫助,然而不乏借機大撈一筆的嘩眾取寵之人。雖然時至今日,多數網友第一反應仍然是觸動同情,給予援手或默默關注,然而當大眾的同理心一次次被諸如擺拍家暴視頻的“狼來了”行為消磨時,懷疑與漠視便逐漸放大,而嚴肅的議題將被扭曲泛化,相關措施無法被落到實處,相關問題難以被有效對待。
筆者并非倡導禁止家暴等議題在新興媒體上呈現,而是認為此類議題需要嚴肅地對待和處理。只有當大眾的態度嚴肅且富有社會關懷,這類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議題才能踏踏實實落在地面上,被重視、被解決。(黃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