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全球關注:品牌農業離不開強企帶動


(資料圖)

原標題:品牌農業離不開強企帶動

近年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成為不少地方發展特色農業的“金名片”。在品牌建設帶動下,不僅可以發揮出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優勢,拓寬銷售渠道,還能有效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不過,在不少地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雖然叫得響,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名氣大、產品少”“特色足、鏈條短”“產量多、效益低”等問題。一方面,特色農產品影響力的形成,與區域內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密不可分,就好比道地中藥材一樣,先天因素決定了單項農產品的地域局限性。如果只靠“洗洗泥、扎個捆、裝個袋”,那么在產量無法實現大幅突破的情況下,只能掙點辛苦錢。另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農產品消費不僅有初級產品的品質保證需求,也產生對精深加工產品的多元化需求,這正是提升農產品價值的空間所在。

因此,充分挖掘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價值,既要保持質的優勢,也要解決量的問題,更要做深精的文章。近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主產區統籌布局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這些表述,對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價值鏈,發揮區域公用品牌的優勢,具有非常鮮明的指導性和針對性。

在現代農業格局中,一二三產業的界限日益模糊。農業生產不再單純依靠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農產品銷售也逐漸告別了“種出瓜菜找小販”的傳統模式。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農產品從種到收、再到加工、銷售的全鏈條之中。特別是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引領下,企業日漸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比如,近幾年,農業大省甘肅在全國率先培育建設“甘味”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形成了“省級公用品牌+市縣區域品牌+企業商標品牌”的品牌建設體系,建立起包含60個地方區域品牌和500個企業商標品牌的架構。效果好不好,市場見分曉:春節前,僅甘味品牌中心就帶動企業銷售特色農產品上億元,其中配送年貨禮包10萬多份。

甘肅的做法,就是將農產品的品質優勢、品牌效應與企業的標準化水平、深加工能力以及渠道優勢深度融合,用工業思維謀劃農業產業鏈。這一過程中,不少“農字號”企業不僅參與終端銷售,還與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簽約種植基地,通過統一提供種子、農資、技術等標準化服務,向前延伸到農業生產環節,既保證了農產品的品質,也為企業自身的加工提供了優質原材料。

沒有品牌賦能的土特產,是離群之雁,競爭力不足;離開企業支撐的農產品品牌,也是空中樓閣,持續性不強。若將農業生產、品牌培育與企業支撐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或許能找到一條農民增收、企業盈利與地方發展多方共贏的品牌農業之路。(陳發明)

標簽: 品牌農業 農業生產 家庭農場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