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動態丨加強網絡暴力治理,讓“按鍵傷人”無法得懲
(資料圖)
原標題:加強網絡暴力治理,讓“按鍵傷人”無法得懲
管好網絡虛擬空間,依法治理網絡暴力是重要內容。近年來,通過開展“清朗”系列等專項行動,整治網絡暴力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種種原因,網絡暴力行為仍時有發生。去年7月,一位染粉紅色頭發的年輕女生,在爺爺病床前分享了考上研究生的喜訊,并配圖發到社交平臺。此后網絡上出現大量惡意揣測、人身攻擊的信息,導致女生備受抑郁癥困擾,于不久前不幸離世。
年輕生命的逝去令人扼腕。很多人在嘆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網絡暴力的社會危害性。眾多陌生網友對同一個對象惡語相向,以語言攻擊、圖片揶揄甚至以表情包調侃,這會給當事人及其親友都造成巨大傷害。一些網絡暴力受害者難以主動規避網暴,正常的生活受到影響,難以走出痛苦、恐懼,就像在跟一頭看不見的大象角力。不斷加強網絡暴力治理力度,可以說不僅重要,而且必要。
當前,治理網絡暴力還面臨不少難題。不只是存在認定難、取證難、治理周期長等老問題,一些施暴者還會使用縮寫、諧音、表情包等新形式規避審核,利用平臺添加好友、發私信等功能繞開監管。為了獲取流量,一些人罔顧后果炮制低俗謠言,只圖博人眼球;為了逃避追責,一些人利用非法獲取的個人信息注冊“小號”,監管往往難以追根溯源。面對這些新現象、新技術手段,治理網絡暴力必須進一步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
根除網絡暴力,關鍵在做好全環節監管。2022年11月,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強調加大網暴治理力度,進一步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以有效保障廣大網民合法權益,維護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針對網絡暴力呈現的新特點,一方面要立足于預防,通過明確細化涉網暴內容標準、構建網暴技術識別模型等,增強識別預警準確性,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一方面要著眼于管護,通過設置一鍵防護功能、建立快速舉報通道、加強評論環節和重點話題群組管理等,強化網暴當事人保護,嚴防網暴信息傳播擴散。對于網暴相關賬號,以及借網暴惡意營銷炒作等行為,當依法從嚴處置處罰。涉及違法犯罪的,相關部門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打好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組合拳”,才能有效鏟除網絡暴力的滋生土壤。
根除網絡暴力不是一時、一地、一家之事,同樣離不開億萬網民的自律和努力。針對個人集中發布侮辱謾罵、造謠誹謗、侵犯隱私等違法信息及其他不友善信息,經過互聯網的發酵,傷人威力將遠遠超出發言者的想象。需要看到的是,網絡是個開放的公共空間,看起來只是漫不經心的“一人一句”,但如果乘以巨大的基數,就可能變成將人沖毀的“浪潮”?!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既有分量、也有力量,在按下發送鍵前,每位網民都要掂量一下話語的輕重,做到有話好好說,避免主觀先行、過激表達,不給他人工作生活造成困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網絡暴力大行其道,今天的施暴者,明天很可能成為被害者。無論出于何種理由,是網絡暴力就應該堅決反對、主動抵制、依法嚴懲。壓實監管責任、加大震懾力度,讓“按鍵傷人”無法得懲,讓網絡生態日漸清朗,億萬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才能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