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最缺工”職業排行發布:理性看待新業態行業季節性用工缺口
(資料圖片)
原標題:“最缺工”職業排行發布:理性看待新業態行業季節性用工缺口?
近日,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營銷員、汽車生產線操作工、快遞員、餐廳服務員、商品營業員位列排行前五。(1月19日 人民網)
“最缺工”的100個職業中不乏快遞員、網約配送員、養老護理員等新業態職業。一提起新業態,人們難免想到尚不明確的勞動關系認定、有待完善的保障體系等等。但是,以上并不是引起這些行業缺工的主要因素。新業態職業的工作時間本就比較靈活,第四季度又臨近年底,與元旦、春節等重要節日相連,這導致大量新業態勞動者選擇在年末離開崗位回家。因此,這種缺工可以說是一種季節性的缺工,我們應理性看待,不一定非要把問題全部歸結于行業本身。此外,人們對新興行業服務需求量的上漲以及疫情帶來的沖擊,也導致了新業態行業,尤其是護理行業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出現用工缺口。
從另一方面來說,季節性用工缺口也能折射出新業態勞動者由一味追求物質到追求自我提升的轉變。新業態職業以服務業為主,大部分不需要過多知識和技能,普通勞動者幾乎都可以勝任。與之相伴的,則是這些行業社會地位較低,且為從業人員提供的提升空間不足,新業態勞動者在工作中得到的個人發展有限,基本上學不到有助于提升自我的知識技能。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2022年5月發布的《新業態青年發展狀況與價值訴求調查》,新業態青年對工作的滿意度(1-10 分)六項指標中,晉升機會和未來職業前景平均 6.8 分,社會地位平均 6.3 分,是得分最低的兩項指標。此外,新業態勞動者普遍面臨職業歧視問題。在上述調查中,近七成受訪者提及在工作中遇到過不愉快的經歷,主要為網暴和職業歧視。
隨著社會發展以及人們觀念的轉變,新業態勞動者不再把眼光局限于工資高低,而是開始更多地考慮個人發展問題。對于大多數新業態行業而言,勞動者的體力和反應能力至關重要,而這些能力往往隨著勞動者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在“吃青春飯”愈發不受認可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業態勞動者正在不安于現狀,謀求職業上的躍升。這也可以看作是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大背景下勞動者職業選擇的一種趨勢。
那么,如何緩解這種季節性用工缺口?企業應該首當其沖,在滿足新業態勞動者物質需求的同時滿足員工的心理期待,充分發揮好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讓新業態勞動者打心底認為這個行業值得留下。此外,給員工提供足夠的晉升空間也不失為留住員工的好方法,例如一個借鑒網絡游戲設計的小小的外賣騎手段位制度,就可以既實現物質激勵,又增強勞動者的身份認同。同時對于季節性用工缺口,也可以采取“靈活招工”、放寬年齡限制等來暫時性地吸納勞動力。(孫元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