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訊!網購年貨,有人歡喜有人愁
(相關資料圖)
業內提示網購平臺重視監管和維權責任(副題)
今晚報記者 劉英潮
春節臨近,年味濃厚,本市眾多市民網購的年貨在期待中陸續到貨。然而在打開包裝驗貨后,卻是有人歡喜有人愁。記者了解到,盡管線上下單、送貨上門的網購提升了人們采購的便利性,但是一些商家不重視商譽、套路消費者的行為層出不窮。業內提示網購平臺重視監管商家,保障消費者權益,高效率承擔責任,積極為消費市場回暖出力。
連日來,記者調查了解到,越來越多市民通過網購平臺選購各色年貨。市民孫女士今年返津過節,希望春節團聚時能將很多特色美食與家里長輩分享,為了節省帶年貨回家一路奔波的體力,就下單網購了很多老字號的美食。最近家人來電喜氣洋洋地告訴她,年貨已經陸續收到,打開后感覺產品都很好,就等她回家吃年夜飯了。
記者采訪了解到,很多忙碌的上班族沒有時間逛年貨市場,紛紛選擇網購,各種美食大禮盒以及送親友的化妝品、數碼禮品等都頗受歡迎。但也有一些消費者購買到的節慶鮮切花以及生鮮食品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維權時還遭遇商家的套路,令人氣憤不已。
市民沈先生網購的春節玫瑰花禮盒剛剛到貨。“拆開包裝后就覺得花頭比圖片小,而且花朵都蔫蔫的。我們全家人動手精心醒花后,情況也沒有好轉。”他和商家客服聯系后,對方不斷推諉卸責。記者了解到,很多消費者網購鮮花時,雖然商家承諾“包退換”,然而還是遇到了貨不對板、維權難等問題。一些業內人士透露,鮮花電商目前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其物流成本相比一般商品更高,所謂“包退換”承諾其實就是讓消費者放心下單的套路而已,實際上很難實現。
還有市民網購年貨遇到問題,維權時遇到了更奇葩的經歷。市民李女士約10天前在網紅直播間購買了冷凍海鮮年貨,然而至今未收到貨。她與客服多次協調無果后,在直播間留言提醒網絡主播注意物流問題。然而不等網絡主播回復,直播間里突然冒出十多個“粉絲客戶”,發出數十條留言罵她是“競品對家的黑粉”,甚至讓她“滾出直播間”,李女士當時覺得像進入了“飯圈”冒犯了明星粉絲群一樣。一些電商從業者私下透露,確實有直播商家引入“飯圈”控評的手法,雇傭幫手冒充“客戶粉絲”。他們平時不斷在直播間營造搶購商品的氣氛并帶動好評刷屏,如果遇到投訴的真客戶,就在直播間反擊并為其套上“黑粉”“競品”的名頭以免影響銷售。
本市商業和法律業內人士認為,網購平臺應積極擔負起監管平臺商家的責任,遏制不誠信的套路,減少行業亂象,保護市場經濟的信用,這樣才能讓更多消費者放心消費,共同促進經濟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