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不斷釋放鄉村消費潛力


(資料圖片)

原標題:不斷釋放鄉村消費潛力

臨近新春,年味越來越濃。在山東省嘉祥縣的“黃河大集”上,黃澄澄的砂糖橘、紅彤彤的大蘋果,種類繁多的炒貨干果,紅火喜慶的燈籠春聯,年貨琳瑯滿目,吆喝聲此起彼伏。

“買了春聯、蔬菜瓜果、雞鴨魚肉,年貨備得差不多了。”大張樓鎮張趙莊村村民張先偉剛趕完集,“光景越來越好,一年能掙10多萬元。咱買東西不僅想著實惠,還要看質量、挑牌子。前不久我家就添置了智能聲控電視、變頻空調等大件。”

過大年,備年貨,煙火氣十足的農村集市,是觀察鄉村消費趨勢的窗口。錢包鼓了,日子好了,鄉村消費環境日益改善,老鄉們的消費意愿被不斷激發。眼下,廣大農民不僅追求吃得飽、穿得暖,還追求吃得健康、穿得舒服、用得方便。專家測算,隨著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消費加快升級,預計每年可新增2萬億元左右消費需求,對有效擴大內需的作用日益凸顯。

鄉村消費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國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當前,鄉鎮和村兩級消費市場占我國消費市場總體的38%,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要拿出更多實招硬招,不斷釋放鄉村消費巨大潛力,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動能。

釋放鄉村消費潛力,強農惠農富農不能松勁,要讓農民“能消費”。收入是消費的前提,激發潛在消費需求,首先要讓農民增收致富。產業興旺是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基礎,要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是“大頭”,要繼續穩崗拓崗,促進外出務工,鼓勵返鄉創業,不斷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此外,還應加大惠農補貼,加強兜底保障,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深化改革,促進農民財產性收入穩步提升。

釋放鄉村消費潛力,要不斷優化供給,讓農民“愿消費”。在產品和服務供給上,市場主體應該耐下心,深耕鄉村大市場,瞄準農民需求,推動更多優質產品下沉。優化供給離不開完善的商業網絡體系。鄉村商超、物流配送中心、商貿中心等商業設施短板要加快補上,鄉村物流快遞“最后一公里”應繼續疏通。對于偏遠農村地區,可以通過改造升級傳統小賣部、建設新型鄉村便利店、便民服務點等,讓農民消費更便捷。

釋放鄉村消費潛力,要不斷改善消費環境,讓農民“敢消費”。農村市場點多面廣,集市不固定,流動商販多,基層監管力量比較薄弱,織密“安全網”必不可少。各地要加強對農村市場監管,特別是針對廟會、節假日等消費集中時段,強化巡查監督,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行為,不給不法商販可乘之機。一些農民維權意識較弱,農村維權成本較高,各地可結合網格化治理、開設流動維權窗口等方式,多出巧招解難題。

總之,瞄準痛點難點堵點精準發力,久久為功,就能不斷釋放鄉村消費巨大潛力,增強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滿足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王浩)

標簽: 廣大農民 比較薄弱 外出務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