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驛站”里的溫暖
【資料圖】
南昌頭條客戶端訊(南昌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寧昕)“原先跑累了只能把電動車停在路邊休息,自從有了‘小哥驛站’,今年春節工作期間,在這兒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喝杯熱茶和‘隊友’們聊聊天,十分暖心。”大年初六,外賣騎手詹維維在忙碌了半天的工作后,來到位于西湖區南浦街道應天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小哥驛站”休整,“這幾天,訂單量大,多時一天能跑一百單。”他說。
春節期間,氣溫驟降,堅守崗位的外賣騎手們穿梭于大街小巷,為萬家燈火增添一份溫暖,詹維維在回家過年與留昌工作之間選擇了留下來。“過年期間連續7天都在接單,春節跑一單的報酬比得上平時跑兩三單,既能為家里多掙些生活補貼,又能為回家過年的同事多分擔一些,少休息些也是值得的,特別是年初驛站的投用,更是讓我覺得做對了選擇。”擰開保溫瓶蓋,詹維維起身前往“小哥驛站”一樓飲水處接上熱氣騰騰的開水,“喏,挺方便對吧,充電接口、免費wifi都有,這兒是我們的‘歇腳地’和‘加油站’。”
跟隨詹維維的視線望去,只見“小哥驛站”窗明幾凈,擺放著飲水機、熱水壺、充電寶、常用藥品、口罩等物品,桌面上各類書籍還可作為“小哥”們的“精神食糧”,而一樓大廳的另一邊,在“新就業群體服務”窗口前,騎手“小哥”陳強翻看著就業新政策,“‘小哥驛站’不僅能休息,還有工作人員駐點,為我們提供就業、社保、醫保等政策咨詢和業務辦理,我經常在這片接單,和驛站的工作人員也很熟,不久前,驛站還開展了趣味運動會、技能培訓等活動,大家參與其中,加強了團隊的協作精神,這里是我放松的港灣。”陳強說到。
南浦街道黨建辦劉云向記者介紹說,街道黨工委聚焦新就業群體現實難題,以黨建引領為抓手,不斷探索“社區+新就業群體”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通過統籌整合社會資源,依托南浦街道應天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優勢,打造出了西湖區首家“小哥驛站”。
據了解,“小哥驛站”面積510平方米,高三層,一樓設電瓶車充電樁,大廳設臨時休息處,提供飲水、休息、充電、免費wifi、應急救護等服務;二樓設休息閱讀區、會議室;三樓設小哥工作室、就餐區、休閑娛樂區,并在驛站內設置“新就業群體服務”窗口,開通“服務熱線”,為“小哥”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詢和業務辦理。同時,南浦街道黨工委還牽頭各部門組建了一支志愿服務隊,為“小哥”們提供醫療義診、法律援助、政策咨詢等服務,破解新就業群體生活保障難問題,真正讓“小哥”們從大街小巷的“送貨人”變成享受暖心服務的“收貨人”。
“近半個月訂單劇增,西湖商圈又是外賣訂單最密集的地方。自驛站投用后,越來越多關心的目光聚焦于我們這些外賣員身上,我這個外地人也因為這些一點一滴的溫暖,對這座城市越來越有歸屬感了。”前來歇腳的騎手齊易川如是說。
“‘小哥驛站’作為黨組織聯系新就業群體的紐帶,著眼于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用‘有溫度’的方式來提升新就業群體的幸福感,提供更多針對性的服務保障。”南浦街道黨工委書記江珊表示,今年街道將繼續探索“社區+新就業群體”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著力破解新就業群體存在的“四項難題”(吃飯休息難、生活保障難、學習成長難、職業歸屬難)問題,切實增強新就業群體的職業認同感和城市融入感,形成新就業群體與城市雙向賦能的基層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