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熱點!三十年河西,國產屏幕終于成為“香餑餑”
作者/定西
不知為何,近些年大家對于手機屏幕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是國產廠商們在這一領域確實卷得飛起,你甚至可以在中低端市場上看到不少搭載2K高素質屏幕的手機,另一方面則是國產屏幕廠商的技術迭代相當之快,基本能以50%的價格帶來接近頂級屏幕80%的體驗。
近日,根據數碼博主@數碼閑聊站的爆料顯示,OPPO的年度旗艦OPPO Find X6系列和一加性能旗艦Ace 2都會搭載一款一塊6.74英寸的國產屏幕,分辨率為2772x1240,支持120Hz高刷和2160Hz高頻PWM調光。相比上一代的OPPO Find X5,Find X6不僅提升了分辨率,同時提升了調光頻率,有望成為目前PWM調光頻率最高的屏幕之一,既可以保留暗光下的色彩顯示準確性,又同時解決了低亮度頻閃明顯的問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源@數碼閑聊站
另外根據之前的統計報告來看,國內屏幕廠商在整個市場下滑的情況下實現了逆勢增長,其出貨份額達到了30.4%,相比同期去年增加了10.1%,這也是國產廠商首次份額超過30%。
或許屬于國產屏幕廠商的春天,真的要來了。
從過街老鼠變成香餑餑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放到屏幕行業同樣適用,沒有誰是永遠的王者,正如多年以前,日本JDI旗下的TFT-LCD屏幕面板也經常被國產手機廠商拿到發布會現場作為宣傳噱頭,而如今JDI卻已淪為了落后的代表,在OLED面板席卷智能手機市場的浪潮中被拍死在了沙灘上。國產屏幕同樣也適用這句話,在前幾年大家普遍認為使用國產屏幕的手機就一定是低端貨,是顯示效果被三星屏拉開好幾個檔次的產品。
其實簡單想想也可以理解,畢竟在2018年之前國產屏幕的素質確實不怎么樣,像什么的“周冬雨”屏以及Delta排列的國產OLED表現實在是一言難盡,而且搭載它的機型價格還不算親民,不少消費者花了四五千買回來后發現屏幕顯示效果甚至還比一些中端手機更差,因此導致消費者群體對國產屏幕的印象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反感。
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排斥國產屏幕,哪怕去買那些搭載三星E2、E3邊角料屏幕的手機也不會看搭載國產屏一眼,實際上這幾年國產屏幕的進步速度遠比我們想象中快。
據悉,京東方最新的類鉆石排列OLED屏幕已經上了iPhone14系列的供應鏈,而iPad的屏幕供應商也基本是由國產廠商供應,根據之前的統計顯示,2021年蘋果共為生產iPad采購了7550萬塊LCD液晶面板,主要來自三家廠商,其中量級最大的是京東方,大約2570萬塊,占比高達44.6%。足見國產屏幕的素質已經如果素質達不到標準,蘋果肯定不會讓國產屏幕進入供應鏈的。
手機屏幕也是如此,京東方、天馬以及華星光電都在這幾年推出了多款中上水準屏幕,例如Redmi K60系列上的2K屏就是由小米和華星光電聯合研發的,新的C6發光材料,2K級別的分辨率,12bit(687億色,遠高于當前主流的10bit 10.7億色面板)、峰值亮度高達1400nits,1920Hz高頻PWM調光(暗光下使用真護眼),支持Dolby Vision、HDR10+HDR Vivid三大認證,原色屏專業色準,類鉆石排列,16000級調光,環境色溫感應,硬件級低藍光低視覺疲勞認證。幾乎你在三星高端屏幕上能看到的參數,Redmi K60 Pro的這塊屏幕都能滿足你。
圖源Redmi官網
當然這并不代表國產廠商們的屏幕就能一舉超越三星,畢竟三星自己還有壓箱底的M系列和Dynamic AMOLED 2X材料(前者用于iPhone數字系列,后者用于三星S系列),因此它們并沒有選擇貼臉硬碰硬,而是選擇了一條捷徑也就是通過分析用戶的使用痛點來創造賣點。
最典型的莫過于這兩年國產廠商們宣傳的高頻調光屏幕,它能夠大大降低觀看屏幕時所帶來的不適感,像榮耀Magic4系列、Redmi K50電競版、vivo X90、iQOO 11以及開頭提到的OPPO Find X6都會使用這類超高頻調光的屏幕。
圖源榮耀官網
反觀三星依舊使用的是低頻調光,頻閃相當明顯,如果長時間在暗光環境中觀看屏幕就會大大增加眼睛的干澀感。哪怕是搭載頂級屏幕的三星S22 Ultra和iPhone 14 Pro Max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足見國產屏幕廠商已經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如今大量國產廠商們采用國產高頻調光屏,也證明市場和消費者已經開始逐步認可并接受國產屏幕。
誠然,小雷也不得不承認國產頂級屏幕和三星頂級屏幕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畢竟三星在OLED屏這條道路上已經有十幾年的研發經驗,不能因為國產屏幕廠商崛起速度飛快就貶低三星,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雷科技攝制
但不管怎樣,越來越多消費者能夠認可國產屏幕的表現,就說明國產屏幕行業已經進入到一個良心循環當中,只要廠商們能夠繼續一步一個腳印地研發新品,國產屏幕在手機市場上的份額還會繼續提升。
想干翻三星?任重而道遠
如今我們在屏幕行業上已經處于絕對的世界第一,數據顯示,國產LCD屏幕已拿下全球超過67%的市場份額,即便是面向高端市場的OLED屏幕,也奪得了30%以上的市場份額。
另外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維信諾等國企在OLED屏上取得了技術方面的大升級,整個OLED屏幕市場也迎來了轉變。目前,中國大陸廠商已建及在建的OLED產線超過20條,當這些產線全部投產后,預計產能約為88.65萬片/月,與韓系廠商平起平坐。
不過小雷也要給大家澆一盆冷水,雖然這些年國產OLED屏幕的產能越做越高,但生產OLED屏幕的核心原材料“有機發光材料”仍被國外廠商所壟斷。該材料的主要供應商皆分布于韓日美歐,尤其是是紅色和綠色磷光材料的相應供應商都是壟斷的存在,而三星旗下的SDI公司就是壟斷巨頭之一。
三星還通過投資控股的手段,控制了更多的壟斷巨頭,從而保證自己能在高端屏幕市場處于不敗之地。因此國產屏幕廠商在發光材料這塊若想取得重大突破,還得期望發光材料的國產化進程能夠加快。
圖源三星官網
另外國產廠商還存在著速率、純度、工藝等方面的各種問題,所以現階段發光功能材料國產化率不足5%,基本全部依靠進口,生產成本短時間也難以降下來。 也就是說國產屏幕廠商在OLED技術領域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想要打破三星在高端OLED市場的壟斷仍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畢竟三星也一直在推陳出新。
在高端市場,國產屏短時間內還是很難跟三星正面對剛,但國產屏的崛起已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借助國產手機高端戰略的東風,國產屏也正迎來最好的發展時代。對于用戶來說,國產屏崛起的結果,無論是硬性OLED、柔性OLED,還是折疊屏,手機廠商大量使用國產屏,建立起完善的屏幕供應鏈,制造成本的下降,都能大大壓低手機的起售價,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想看到的。
一直以來,三星的OLED屏幕都是行業中的翹楚,長期在屏幕上處于領先優勢,主要就是因為三星掌握著絕對領先的技術,但是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國產屏幕和三星屏幕之間的差距逐漸變小,或許屏幕行業的市場格局要從一超多強優變成強強對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