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世界快消息!【欠薪動態】內蒙古織牢農牧民工資支付“保障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欠薪動態】

內蒙古織牢農牧民工資支付“保障網”(主題)

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玉波 通訊員梅剛)站定、看攝像頭,驗證通過,閘機打開。7月14日,在呼和浩特一家工地,農民工張軍“刷臉”進門施工。他的出勤記錄,將實時上傳至建筑領域實名制管理平臺。

“工資每月都能打到銀行卡上,就算欠錢也不怕,工地牌子上有政府工作人員的電話和投訴二維碼,可以第一時間維權。”張軍滿臉欣慰地說。

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全面排查風險隱患、深入工地聯合督查、現場處理案件……年初,內蒙古就吹響2022年根治欠薪專項行動號角,“組合拳”貫穿全年、覆蓋工程建設所有環節。

為實現根治欠薪目標,內蒙古自治區先后出臺系列政策文件明確政府、行業、企業責任,織密織牢了農牧民工工資支付“保障網”。

始終堅持防欠為先,緊盯源頭治理,全面落實工程款支付擔保制度,嚴格工程款結算,對沒有資金來源和制定融資平衡方案的政府投資項目不予立項審批,確保財政資金及時撥付到位。同時,不斷推進用工實名制管理、工資專用賬戶、總包代發等制度落實,實時監控預警,有效消除了欠薪隱患。

暢通投訴渠道,是內蒙古確保動態監管及時有效的另一“法寶”。為了讓農牧民工“投訴有門、維權有路”,各地施工現場設立“維權告示牌”,公布人社、住建等網格人員電話。人社部門不斷提高窗口工作水平,強化12333熱線咨詢服務,開通線上手機APP、手機掃碼等欠薪投訴舉報渠道,“多點受理、一網通辦”。同時,通過官方網站、主流媒體等將投訴舉報渠道“廣而告之”,“欠薪找我、接訴即辦”宣傳海報在主要公共場所相繼“亮相”,形成“暢通渠道+宣傳渠道”的閉環。

在案件辦理方面,內蒙古始終堅持“快”的節奏、“細”的要求、“嚴”的特點、“實”的效果。人社部門實行“1+5+15+15”的辦理規則,自治區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平臺線索核實處理周期較以往縮短近60個工作日。截至目前,各類渠道案件線索均得到及時有效地查處。此外,人社部門還分4個批次對欠薪線索辦結情況進行抽查回訪,切實提高辦案質效。


標簽: 農牧民工 meta name=de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