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焦點快看:青年創業更有為 城市發展更出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青年創業更有為 城市發展更出彩

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優化青年創新創業環境,激發青年創新創業活力,廣州擬在全國率先立法促進青年創新創業。7月5日,《廣州市青年創新創業促進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提交廣州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7月7日《廣州日報》)

青年是社會中最有生氣、最有闖勁、最少保守思想的群體,蘊含著改造客觀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無窮力量。青年作為城市建設發展的主力軍,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座城市的活力與發展前景。依據《中國青年創業發展報告(2021)》,北京、上海、廣州在2020年青年創業友好型城市中名列前三。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廣州如何進一步激發青年創新創業活力、建設青年創新型城市,已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

如何破題?積極踐行青年優先發展理念,促進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共同發展,激蕩起城市發展的青春蓬勃力量——廣州聚焦青年、激發創新、鼓勵創業,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通過推動制定地方性法規,為青年創新創業打造優質的制度環境,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助力廣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首先,加強政策協同聯動。構建有利于青年創新創業的制度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離不開各個領域的統籌兼顧和各項政策措施的協同聯動。只有充分考慮青年創業的特點和需求,把創新創業政策統籌起來,建立健全政策協同機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政策合力,以創業帶動就業、創新促進發展。只有厘清部門職責關系,精準聚焦需求痛點,才能防止政策缺位和錯位,打通青年創新創業“最后一公里”。譬如,《條例(草案)》提出建設市、區青年創新人才工作站,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綜合性服務;理順政府職責、建立協調機制,統籌整合政府和社會力量,為青年創業成長全周期提供系統全面的服務。

其次,涵養創新創業生態。創新生態好,創新活力足。一方面,從“繁榮生態”的角度入手,培養多樣的創新主體、產業形態,推動共創共生共贏。另一方面,從“生態平衡”的角度入手,完善創業者退出的機制和渠道,營造兼收并蓄、開放融合的制度和文化,充分呵護創新、激發活力。譬如,《條例(草案)》對從事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能源系統等重大創新的,規定年齡可以放寬至四十五周歲;對青年創新創業活動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并創新性地提出探索執法觀察期制度,著力營造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再次,挖掘青年創業特色。廣州地處“兩個前沿”、擔當“兩個窗口”,敢為人先、勇立潮頭,向來是創新創業的沃土。一方面,要以面向世界的廣闊視野,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地緣優勢,持續推進創新創業載體建設,發揮青年創業的文化特色,讓青年人才有更多機會挑大梁當主角。另一方面,要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的優勢,打造青年創業的“夢工廠”,為城市發展積蓄創新動能和后勁。譬如,《條例(草案)》強調,為給創新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降低創業門檻,加強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基地、眾創空間等青年創新創業載體孵化建設;探索實施駐校企業家制度,推動學校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創新創業教育特色示范課程。

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讓我們把握好制度創新的時機,優化青年創新創業環境,提升創業服務質量和水平,降低創業成本和風險,為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凝聚青春力量、綻放青春風采。(廣州日報評論員 楊博)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