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大中喬木與居民樓南窗距離不宜小于10米

記者今天從市住建局了解到,江蘇省《城市居住區和單位綠化標準》自本月起正式實施。相對老版本,新標準有哪些新的要求?市住建局專家為讀者作了解讀。

綠地面積在4000平方米以上的小區,植物種類不少于40種

“新標準特別強調了注重生態低碳,加強植物種植引導,更好發揮居住區和單位綠化的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市住建局專家介紹,新標準細化了居住區綠化建設要求,在植物配置方面,強調喬、灌、花、草、地被合理搭配,更好發揮園林植物的固碳增匯效益;根據居住區綠化面積提出植物種類下限規定,因地制宜適度增加鳥嗜植物、香源植物配置,豐富居住區生物多樣性;并提出了喬灌木樹冠投影面積與草坪面積(喬灌木樹冠投影下的草坪除外)的比率、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的數量比率、居住區綠化植物種類數量、植物與建筑距離等定量指標。

此外,新標準還規定,植物群落配置的喬灌木樹冠投影面積,與草坪面積(喬灌木樹冠投影下的草坪除外)的比率不宜小于4:1。居住區綠化植物種類控制方面,綠地面積在4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 (不含10000平方米)的,根據面積不少于40種—50種;綠地面積在10000平方米—20000平方米(不含20000平方米)的,根據面積不少于60種—70種;綠地面積在2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不少于80種。

大中喬木中心與居民樓南窗距離不宜小于10米

近年來,在名城花園、瘦西湖新苑等小區內,圍繞高大的樹木到底該“保守”修剪還是“大刀闊斧”地修剪,居民與居民、居民與物業有不少爭論:門前有大樹的希望“大刀闊斧”,以保證家中有足夠的采光;門前沒大樹的希望保護綠化,只能適度修剪。這樣的爭論在我市小區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此次新標準從百姓日常生活及功能需求出發,進一步明確居住區綠地中體育活動場地比例,細化配套設施建設要求,包括游憩設施及其他配套設施,并進一步明確游憩安全方面的建設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在建筑物、構筑物架空層范圍內進行的綠化計入綠地率指標。針對目前城市居住區和單位綠化中存在的植物種類單一、常綠樹種應用偏多、種植過密、影響住戶通風采光等問題,強化了對居住區和單位植物種類、常綠落葉樹種應用比例、植物與建筑物間距等的規定。

新標準還特別強調了植物與建筑要保持足夠的距離:常綠大中喬木中心與建筑物的南窗距離不宜小于10米,其他喬木中心與建筑物的南窗距離不宜小于5.5米;大中喬木中心與住宅其他窗戶、陽臺、無窗墻面的距離不宜小于3米;距窗戶3米內宜種植低于窗臺高度的灌木。

標簽: 不宜小于 綠地面積 植物種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