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高郵東方白鸛在揚州“定居”了
春季,是各種越冬鳥兒北遷返回繁殖地的季節,可在高郵東方白鸛保護區,許多東方白鸛卻理直氣壯地由“候鳥”變成了“留鳥”,紛紛選擇在當地定居了下來。
據了解,每年冬天,高郵東方白鸛保護區都會有200只左右的東方白鸛從北方來此越冬。待3、4月份,春回大地,成群結隊的東方白鸛便開始北遷,繁育后代。特別的是,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東方白鸛并沒有加入北遷的隊伍中。
54只東方白鸛變成“留鳥”
孵化出近百只“鸛寶寶”
“每年僅有100多只東方白鸛進行了遷徙。”高郵市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朱春華介紹,從2020年開始,由于高郵地區食物充分、適宜筑巢,陸續出現多只東方白鸛不返回繁殖地的情況,而今年這種現象則更為明顯。
據高郵當地有關部門監測,截至目前,高郵地區已有54只東方白鸛沒有返回北方繁殖地,且數量還在逐年增加。“俗話說好事成雙,在高郵留下的東方白鸛,育雛期比北遷返回繁殖地的東方白鸛提前了近3個月呢!”朱春華介紹,今年以來,東方白鸛已在高郵成功孵化出了近百只“鸛寶寶”,位于揚州高郵市界首鎮大昌村一處高壓鐵塔頂端那對已成為“網紅”的東方白鸛夫婦,也是高郵地區今年觀測到的第一對“生娃”的東方白鸛夫婦。
筑巢護鳥形成救護閉環
新能源規劃助力生態安家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來,隨著氣候和生態環境的變化,東方白鸛也在改變一些生活習性。“宜居的氣候和環境,加上充足的食物來源,讓它們選擇把家安在了高郵。”國網高郵市供電公司輸變電運檢中心輸電運檢班員工王煒告訴記者,目前,高郵境內東方白鸛的鳥巢超過70處,全部建在輸電鐵塔上。
為了保護東方白鸛筑巢繁殖,國網高郵市供電公司在做好輸電線路安全防護的同時,特別重視東方白鸛保護工作,攜手當地野保部門為棲息鐵塔的東方白鸛安裝了2000多塊防護擋板,搭建了10處人工鳥巢。同時,還成立“護線愛鳥”黨員服務隊,不斷提升保護意識,普及護線愛鳥和諧共生理念,并與地方野生動物保護機構、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愛鳥熱心人士形成良好的救護閉環。據統計,僅2021年,高郵通過多方聯動成功救助的東方白鸛有24只。
由于風能、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會影響鳥兒遷徙路線和改變覓食空間,為了守護東方白鸛等候鳥遷徙通道,王煒介紹,目前,高郵境內的風電設施建設已經將東方白鸛等珍禽的棲息范圍、遷徙現狀等因素納入了建設規劃中,“在新能源規劃中,我們將采取嚴格避讓的方式與積極開發生態風電,用切實行動助力守護東方白鸛及其他珍稀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