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揚州人口凈流入!他們都在做什么?

“2021年末全市戶籍人口451.56萬人,比上年下降0.69%;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57.7萬人,比上年增長0.35%?!边@一降一增說明了什么?由市統計部門22日發布的2021年揚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人口數字引發公眾關注。人口的變化對城市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記者就此邀請市統計局有關人士予以解答。

常住人口>戶籍人口有何意味?

揚州人口十年來首次凈流入

揚州2021年全年戶籍人口出生率4.39‰,死亡率8.3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95‰。但根據2021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測算,經省統計局核定,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57.7萬人,比上年增長0.35%,增加1.6萬人,凈增量位列全省第四。

“人口增量事關城市未來?!笔薪y計局社會處處長石火培說,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數,這是全國大趨勢,但機械增長率就憑各個地方“各顯神通”了。從揚州來看,近10年來的常住人口持續增加主要源于機械增長(即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

一個城市常住人口大于戶籍人口,就說明該城市人口處于凈流入,反之則為凈流出。通常來說,一個地方的戶籍人口總有一部分流出,即便是北上廣這樣的發達大城市,也有一部分戶籍人口在外地。但只要有更多的外來人口補給,常住人口就會超過戶籍人口。

經濟發達的城市憑借優質的社會公共資源和良好的就業機會,會對流動人口形成強大的吸引力。一般情況下,外來人口越多說明城市吸引力越強。揚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揚州市常住人口為455.98萬人,與2010年相比增加9.97萬人,增長2.2%,比同年戶籍人口多1.27萬人。

“這是十年來首次呈現凈流入趨勢,是一個好的開端?!边@說明隨著揚州市社會經濟發展,揚州對外來人口吸引力不斷增強。

為何能實現人口凈流入?

揚州公共服務供給持續增加

“其實對一座城市而言,并不是來的人越多越好?!笔鹋嗯e例說,京滬兩個超一線城市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出現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等問題,因此京滬相繼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這也使得近幾年北京的常住外來人口有所下降。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個城市醫院的床位數、執業醫師數量都是按照戶籍人口的數量來定編的。隨著新時代發展需要,“老辦法”肯定行不通。這幾年,各地逐漸開始按常住人口來配備醫療資源,比如揚州,近年來十分重視包括醫療在內基本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

如今的揚州,在城市,從三甲醫院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實現全覆蓋,并且創成了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奪取了國家衛生城市“六連冠”;在農村,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18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并全部達到二級醫院標準,縣(市、區)實現三級醫院全覆蓋。此外,還在全市域教育、養老、住房等公共配套投入等方面持續加大力度,這些都成為吸引人力資源流入的動力源泉。

外來人口來揚干什么?

主要分布在這三大行業

從統計調查得到數據看,外來人口就業主要分布在我市的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和建筑業三大行業,其中尤以先進制造業集群,對年輕人產生了較強的吸引力。

有分析認為,一座城市的經濟競爭力或發展后勁主要靠年輕人口,接納外來年輕人口成為未來城市規劃的核心。誰能包容“漂族”,誰就能取得未來城市競爭的勝利。

近年來,我市著力提升全市制造業發展質態,持續推進產業布局優化,依托“323+1”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鏈式招商,鍛長板、補短板,狠抓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集群培育,推動創新轉型和信息化發展取得實效。

產業結構在優化調整中實現了戰略性轉變,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開始釋放成效。服務業、新興產業等經濟形態的崛起,對年輕人口的吸納能力增強。從揚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得出的數據看,全市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為796381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由9542人增長為17465人;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9.73年。

如何轉向“人口質量紅利”?

關乎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升級

發展需要人,更離不開人口高質量。就揚州現狀而言,“人口數量紅利”正在向“人口質量紅利”轉變。石火培表示,人口素質的提高將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從而推動人口和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去年,全市3043家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3%,其中先進制造業產值增長17.8%,對全部規上工業總產值的貢獻率56.3%,拉動全市產值增幅11.8個百分點。

按照新時代背景下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到“十四五”末,揚州將力爭工業經濟總規模超萬億,縣域工業經濟規模全部超千億。據了解,到“十四五”末,全市要形成開票銷售超百億元企業11家、超50億元企業10家以上、超20億元企業50家以上的“大企業方陣”;力爭培育建設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5家以上,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00家以上。

“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解決崗位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將成為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據分析,“十四五”期間,我市勞動力供給仍然充裕,但面對經濟轉型、產業現代化的需求,要在勞動力素質提升、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方面做深做足文章。

標簽: 戶籍人口 常住人口 外來人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