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被耽誤的學霸,給了父母怎樣的提醒
原標題:差點被耽誤的學霸,給了父母怎樣的提醒
家有“馬虎大王”,常常令很多父母為之抓狂,即便心里不斷默念“親生的”,也難以平息怒火。但如果“皮孩子”的“粗心”真的是一種病,你又會如何想?
“去年期末成績出來后,我們都不敢相信,語數英科四門全部從上學期的及格變成優秀,數學還考了99分!”據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報道,診室里,帶樂樂(化名)來復診的媽媽抑制不住激動。沒想到,短短半年時間,樂樂這位“學習困難戶”竟華麗轉身為“學霸”!
“咸魚翻身”背后常常都是有故事的,樂樂也不例外。
上了三年級之后,原本成績中等的他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上課總是開小差,作業拖拖拉拉,考試也經常做不完題,成績一落千丈。經醫院評估后,發現樂樂的智商在中等偏上水平,但專注力測試分數卻很低,認為他是患上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ADHD)。經過針對性的矯治之后,樂樂的學習獲得了突飛猛進。
“學渣”逆襲為“學霸”的故事固然激動人心,但樂樂的轉變卻更值得引發家長們的反思。如果不是接受了專業診斷,樂樂爸媽想都沒想到,原來孩子并不是懶也不是笨,而是注意力出了問題。看到樂樂的神奇轉變之后,很多人紛紛發出“我們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我小時候就是這樣”之類的感慨。
網友留言中的“孩子”是否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當然還有待專業的評估才能下結論,但像樂樂這樣被耽誤的“學霸”,在現實生活中真不少。據統計,有5%-10%的學齡兒童(6-16歲)有注意力方面不同程度的問題,專業醫生曾對杭州某小學的學生做過注意力缺陷篩查,700多個孩子初步篩查出了100例左右疑似病例,經過進一步評估,最終有近50個孩子確診為ADHD。
非智力因素成為孩子學習的攔路虎,并非只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一項。比如,視知覺辨析能力弱也容易讓孩子顯得特別粗心、馬虎。幾年前,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的孫老師做了一個小實驗——把試卷放大一倍,讓班里的個別學生做放大的試卷。結果發現,平時成績中下的學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诖?,孫老師分析部分孩子成績低,竟然有可能與視知覺辨析能力弱有關。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當孩子學業不佳時,很多家長往往“有心無力”。尤其是當孩子特別“粗心”“馬虎”之時,很多家長要么認為只是孩子“皮”一些,長大了就好了;要么抱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大加指責,甚至還有被氣到心梗。前者固然是不負責任,后者在沒搞清楚原因的情況下一味發火,不僅于事無補,更容易適得其反傷害孩子。
為人父母,只要處處留心,很多時候不難從孩子的日常行為中發現端倪??紤]到有很大比例ADHD患兒只是表現為單純的注意力缺陷,并沒有沖動、亂跑等明顯的行為,更不易被發現。這就要求家長不能只停留于簡單“陪伴”的層面,還要加強相關學習,提升自身的科學認知,與孩子一起成長。(胡欣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