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延長學制更要提升質量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延長學制更要提升質量

近日,部分院校發布了最新研究生招生考試調整通知或招生簡章,不少高校從2024年起將延長研究生學制。比如,上海體育大學提出,從2024年起,博士生學制統一改為4年;陜西理工大學2024年碩士招生簡章顯示,所有學科專業(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學制均為3年。由于以往專碩學制是2年至2.5年,而學碩學制一直遵守3年的慣例,此次學制調整為碩士3年起步、博士4年起步。這樣的基本學制會否成為未來的主流?

研究生學制調整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新時代對研究生培養需求變化的現實需要。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對學生知識積累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按照專碩2年學制,分攤到基礎知識學習、校外實習、寫論文、找工作等多項任務上著實有些時間緊張,也讓不少導師在指導研究生時有捉襟見肘的感覺。延長學制可以為研究生提供更充裕的學習時間和深入研究的機會,有更多時間閱讀專業書籍、參與相關課題研究,有助于提高其學術能力和創新能力。

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研究生招生124.25萬人,比上年增加6.60萬人,增長5.61%,招生規模擴大的同時更應重視人才培養的質量。

與調整學制相比,當下更重要的是健全碩士研究生尤其是專碩的培養方案,大力提升研究生水平。眾所周知,學術碩士偏重理論和研究,專業碩士注重實踐和應用,雖處于同一層次,但培養目標有明顯差異。據統計,2009年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人數在碩士招生總人數中的占比僅為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過學碩招生人數,到2020年專碩招生人數占比已超過60%。根據《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要求,未來專碩招生規模將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因為做科研的人畢竟是少數,未來無論是社會發展還是經濟建設,都需要更多應用型的高級人才和實用人才。

對于高校而言,研究生學制調整是一種教育模式的變革,必定會帶來一些影響和挑戰。比如,課程、師資、培養方案等諸多方面都要隨之進行調整。人才培養的根本目的是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一方面,高校應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專業優勢等因素來綜合考量研究生學制,提供更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方案,讓學生綜合考慮決定自己的學業年限。另一方面,高校應充分考慮自身的教育資源狀況,制定科學有效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和培養效果。比如,針對專碩的培養,應該以實踐為導向,讓學生掌握更多行業產業最新核心技術。學校可以在增加更多企業實踐類課程的基礎上,讓學生到企業、到實際的生產部門、到工程現場去開展科研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深入思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同時,可引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在實踐實訓環節廣泛吸納行業優秀的技術人員進入導師隊伍,圍繞學位點構建一批實踐實訓基地,為企業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提升畢業生就業率。(李丹)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