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洪救災一線見聞錄丨“只要播下種子,就會有希望”
【防汛抗洪救災一線見聞錄】
(資料圖)
原標題:“只要播下種子,就會有希望”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昱霖 通訊員 姚琳
近來幾天,河北涿州天氣晴好。
在涿州高官莊鎮東下莊村陽光照家庭農場的種植基地里,伴隨著陣陣嗡嗡聲,旋耕機、播種機等設備輪番上陣,農場負責人周杰跟在播種機后面,彎腰查看播種情況。他告訴記者:“土壤墑情特別好,天氣也挺好,搶種一些娃娃菜,還能有些收獲。”
“只要播下種子,就會有希望。”一旁的東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劉賀佳說。8月5日陸續有居民返回,村里第一時間恢復供水供電,鼓勵村民復耕。
為了確保村民灌溉農作物,村委會加強了田地機井管理。“村里為大家投保的農作物保險,保險公司已經把補償款打過來了,正在安排分批給大家發放。”劉賀佳說。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高官莊鎮部分農田被淹受損。周杰的家庭農場共有52畝地,全部受到影響。“我這9個大棚種的都是生菜,再有不到1周的時間就能收獲,結果全淹了。”周杰說。
水位下去以后,眼前的一幕讓周杰欲哭無淚。他感慨:“還好,來了農業科技特派員給我出主意,讓我在8月20日之前播種娃娃菜。”
“全鎮共有10名農業科技特派員,其中有7人來自北京,3人來自保定。”高官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高靜介紹。洪水退去以后,農業科技特派員及時進村,為村里土地鑒定評估、出謀劃策,幫助大家把損失降到最低。
“沒有受損的大棚,可以把棚內的積水及時抽出去,迅速晾干土地,同時通過高溫悶棚的方式對大棚進行殺菌消毒。”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技術總監張思遠表示,洪水下去以后,想要復耕復產,首先要通過增施有機肥和有益微生物菌劑,深翻土地,使土壤盡快恢復到理想的生產狀態。
高官莊鎮全鎮下屬32個行政村,常住人口大約有1.8萬,其中11個村7000余人受災,是此次涿州受災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我們鎮是農業大鎮,以小麥、玉米糧食作物為主,目前我們正組織農民積極開展災后復耕,補種改種農作物。”張高靜說。
在距離家庭農場不到3公里的河北潤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內,5棟溫室大棚整齊排列。“現在這點瓜苗,都是我們‘搶’出來的。”該公司總經理任建民一邊查看瓜苗情況一邊說。
當時由于設備不足,不能及時抽出大棚內的積水,任建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在高官莊鎮企業微信群里發布了一條求援信息。沒多久,任建民便收到鎮里多家企業的回復,他們紛紛伸出援手提供物資。不到10天,大棚內的積水全部排完,如今已開始農業生產自救。
潤雅公司從事農業生產將近12年,共有181個溫室大棚,在這次洪水中,9個大棚倒塌,35個大棚即將倒塌,124個大棚需要維護。公司共有職工30余人,這幾天陸續有工人到崗,大家都希望能夠早日上崗工作,恢復生產。
走在高官莊鎮的地頭上,整潔的街道已不見淤泥,空氣中也沒有了異味。“今天上午能播種18畝地,旋耕25畝地,明天上午基本就全部完成播種。50多天就能看到效益了。”想到不久后的收獲,周杰的臉上有了笑容。(中工網河北涿州8月20日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