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要向洛陽道歉嗎?
原標題:《長安三萬里》要向洛陽道歉嗎??
最近,已經上映一月有余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又一次被輿論的“聚光燈”所照射。此前,《長安三萬里》從不太被看好,到走出驚人的票房曲線,讓很多人對其產生了濃厚興趣。圍繞這部聚焦傳統文化的作品何以成功,又給國產電影帶來了怎樣的啟示等議題,網友們也展開廣泛討論。從市場反響上看,《長安三萬里》目前已經收獲17.5億元票房,躋身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第二位,僅次于當年現象級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不過,相比于之前來自社會各界的贊譽,這回讓《長安三萬里》再次登上熱搜的,卻不是什么好事。8月16日,社團組織“洛陽市隋唐史學會”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電影《長安三萬里》“部分情節描述與真實歷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發生的故事與真實歷史不符,極易誤導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影響歷史人物出生地、事發地的同胞感情”。本著“還原真實歷史,維護歷史人物真實性”的目的,該學會委托河南洛太律師事務所,向制片方發出律師函,要求電影《長安三萬里》的制片方、導演、編劇等發表糾錯、致歉聲明。
【資料圖】
如果說在此之前,圍繞這部電影展開的正面與負面評價,僅僅止于觀點差異層面的話,洛陽市隋唐史學會使出“發律師函”這一招,無疑大幅升級了相關爭議的規格。此事一出,頓時引發熱議。
據洛陽市隋唐史學會網站介紹,該學會是由洛陽市社科聯主管的社團組織,接受中國唐史學會和中國武則天研究會的業務指導。其實,早在該學會正式發聲之前,就有洛陽網友對《長安三萬里》提出不滿。據媒體報道,曾有洛陽網友提出,片中部分情節本應發生在洛陽,卻被改到了長安,“傷害了洛陽人民感情”。細數洛陽市隋唐史學會對《長安三萬里》提出的質疑,基本上也都圍繞著“某某情節應該發生在洛陽”這個主題。換言之,相關爭議不僅是冷冰冰的歷史之爭,也是感情色彩濃厚的地域之爭。
對于這些來自洛陽的聲音,有人表示支持。在接受上觀新聞采訪時,詩詞專家、上海覺群詩社社長胡中行介紹,公元744年,李白因得罪權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在洛陽遇到杜甫。他認為,作為唐代詩壇的“雙子星”,李杜首次見面在歷史和文化層面上都是一次重大事件,理論上不應輕易改動。他建議,可以借助一兩句臺詞進行說明,既不改變劇中設計,又能傳遞二人首次相會是在洛陽的史實。
不過,在電影創作領域,專家則有不同的看法。在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程波看來,不能離開藝術角度去摳細節真實:“《長安三萬里》是一部在歷史基礎上重新創作的,有一定的幻想性的動畫電影,從這個意義上講,洛陽還是長安的問題,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從事編劇工作的張女士也贊同這一觀點:“這部電影中‘長安’更像是一個抽象化的指代,讓重要故事發生在同一個舞臺具有象征意義。影視作品應有其獨立性,對于文史學者來說這個細節不能改變,但在電影創作來看可以適當改變。”
8月18日,央廣網發文評論這起事件,表示“討論不能越界成罵戰”。文章寫道:“在觀眾眼里,《長安三萬里》就是一部電影,不是紀錄片,更不是杜甫的‘起居注’。既然是電影,就應允許創作團隊在尊重重大史實的基礎上做適當的藝術加工,包括必要的藝術虛構。如果處處劃線,責之甚嚴,恐怕很多電影也沒法拍了。那種擔心該片‘極易誤導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的觀點,實屬多慮。難道我們的語文老師、歷史老師講了那么多課,我們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歷史,還抵不過這部電影帶來的副作用?”
同日,光明網也發表評論員文章《史學會要求<長安三萬里>道歉,公道自在人心》,對這起事件中的是非曲直做了一番分析。何為公道?作者寫道:“這個‘公道’沒有任何選邊站的意思。社會有可能覺得,公道就是藝術表達要嚴絲合縫,要清清楚楚,一絲一毫不能含糊。未來的動畫片也好電視劇也好,都應該按照論文寫作的標準進行嚴謹創作,像《三國演義》那樣‘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寫作方式已經不合時宜。考慮到民眾情感和細節真實,文藝創作就應該無限趨近于歷史書寫,紀錄片就是文藝表達的底線標準。公道也可能是,人們嘗試理解此次事件中洛陽市隋唐史學會的動機,從心底產生一個大體的觀感,是欣賞還是反感。人們還會由此去研判一個地方的社會心態,是怎么看待文藝作品,又是怎么理解藝術的,并由此得出對一座城市的形象輪廓。這些也可能成為未來文藝創作的某種提醒,創作者知道某個地方的人會怎么反應,由此決定如何表現乃至表不表現這一方水土。”
這些紛爭,可能需要時間來沉淀。
任何一部文藝作品,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也不可能只收獲好評,而沒有任何差評。對各執一詞的正反雙方而言,相比于圍著一部影片爭執不休,不如從更高的層面上思考:既然洛陽確實有不少歷史文化資源,當地又能采取哪些行動,將這些資源開發出來,進而為自身“正名”呢?
對此,澎湃新聞特約評論員守一寫道:“挖掘文化遺產卻是很考驗地方智慧的事情。文化要為地方所用,就必須是活的,搶一個人名、搶一個故居,那都是死的,不一定能讓現代人感興趣。洛陽隋唐史學會如果以曾經的洛陽為榮,那么不妨拿出更豁達的態度,既肯定其他城市的歷史價值,也歡迎大家來洛陽玩。這樣一來,反而可能有助于提高大家對洛陽的關注度和好感度。”(林樹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