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以“銀齡講學”之舉賦能鄉村教育振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以“銀齡講學”之舉賦能鄉村教育振興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銀齡講學計劃有關實施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2023年義務教育階段計劃招募6000名講學教師,實施范圍以縣為基本單位,主要面向脫貧地區(原國家確定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深度貧困縣),欠發達的民族縣、革命老區縣、邊境縣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場等,重點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原“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受援學校為縣鎮和農村學校。

教育是鄉村的靈魂,沒有了教育,鄉村就沒有了活力,沒有鄉村教育的振興,鄉村振興就只能是無源之水。充分利用退休教師優勢資源,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對于消解城鄉教育不平衡,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重大意義。

立足教育需求實際,精準匹配“銀齡講學”資源。“銀齡講學”計劃的退休教師以校長、教研員、特級教師、骨干教師為主,他們是優秀教師的代表,更是一支支援鄉村教育不可多得的師資力量。受援地區要以“最合適的資源匹配最急需的地區”為標準,既考慮本地區教育資源缺口的實際情況,更注重發揮銀齡教師的專業優勢、經驗優勢,依托其“傳幫帶”作用,推動鄉村地區師資隊伍建設提檔升級這一目標,立足發揮最大效能,完善好相關教學資源配置,推進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村里娃也能享受城里的優質教育資源”的美好愿望。

立足鄉村教育發展,有效發揮“銀齡講學”作用。銀齡教師到鄉村學校講學,不僅能夠滿足鄉村學校對優秀師資的需求,還將助力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實現提升。受援地區要以“我們這里有什么”的思維向銀齡教師介紹具有當地特色的課程資源,諸如,利用鄉熟人化社會特質為銀齡教師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更廣闊更方便的社區資源和社會空間,積極利用當地豐富自然資源、生產資源、社區資源,轉化為教育現場的現實課程資源,為開展勞動教育等許多課程提供強有力的課程資源支撐。同時,要充分發揮好銀齡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師徒結對、組建學科小組等方式,幫助本地鄉村教師提高專業能力,從而實現“銀齡講學”的資源優勢與鄉村教育發展潛力相互融合促進,推動受援地區的整體教育質量有效提升。

立足當地現有條件,用情做好“銀齡講學”保障。銀齡教師從城市來到鄉村振興一線,來到一個新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受援地區要立足現有條件,在工作和生活上給予銀齡教師力所能及的支持與幫助,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盡快適應融入新的環境,實現從“外來者”嵌入鄉村,到“本地人”融入鄉村,再到“教化者”引領鄉村的角色轉變。同時,要注重銀齡教師精神待遇的提高,加大評先評優力度,增強他們的獲得感、榮譽感,讓人老心不老壯心不已的高素質“園丁”們愛上鄉村這片熱土,并愿意在此延伸他們的園丁夢。(艾鵬)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