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廁所”,散發網暴臭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網絡廁所”,散發網暴臭氣
“我發在自己社交平臺上的照片,莫名其妙被別人‘掛廁’了,對方發表了不少貶損我的言論,評論里也都是對我的人身攻擊?!苯?,不少網友僅僅因為一兩句跟帖評論就遭遇“掛廁”辱罵,引起了公眾對“網絡廁所”這一現象的關注。
據法治日報報道,所謂“掛廁”,是指當事人照片、行為或言論被網友投稿至社交平臺的“廁所號”,亦稱“網絡廁所”;而“廁所號”是在二次元、追星族、游戲圈中較為流行的一類隔空喊話式賬號,網友可以通過后臺向該賬號發送私信進行投稿,賬號所有者再將投稿以匿名形式發出?!皫选笨梢栽凇熬W絡廁所”里大發牢騷,甚至將無名火引到無辜人身上。
“網絡廁所”可謂臭氣熏天,或對普通人展開匿名人身攻擊,或修出明星丑圖誘導粉絲罵戰,無不肆意妄為。據報道,有的“廁所號”運營者聲稱賬號“僅是為當代重壓力的年輕人提供一種新穎的放松途徑”,打著放松的旗號就可以惡意中傷他人?“網絡廁所”是虛擬的,“廁友”是匿名的,對他人的傷害卻是實實在在的。暴露個人私密信息、杜撰假消息侮辱他人、相互煽動仇恨和暴力,損害的是他人正當權益,傷害的是社會文明風氣。尤其令人擔憂的是,“網絡廁所”的關注者、投稿者和被“掛”者中,有不少是未成年人。各種污言穢語玷污童真,扭曲三觀,甚至有未成年人被“掛廁”,導致悲劇發生。
“網絡廁所”寄存在網絡空間,難道平臺和監管部門向來無從覺察?如果“網絡廁所”游離在監管之外,豈不成了網暴的庇護所?給“網絡廁所”文化消毒,勢在必行。平臺要進一步落實網絡實名制,并根據“網絡廁所”中的用語習慣不斷增強辨別和審核能力;監管部門更要加強協同治理,亮出法律武器,讓臭氣熏天的網暴者無處遁形。
清除“網絡廁所”,是還網絡空間清風正氣,是為了讓青少年免受網絡污染,保護更多網民合法權益。(李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