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制“加時”外,人才“提質”更關鍵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學制“加時”外,人才“提質”更關鍵
近期,國內多所高校發布了最新的研招考試調整通知或正式的招生簡章,不少高校從2024年起將延長研究生學制,引發社會熱議。(8月13日大洋網)
根據有關信息顯示,如上海體育大學決定從2024年起將博士生的學制統一改為四年;陜西理工大學則將所有學科專業的學制均設定為三年。對于這樣的學制變化,有的網友的意見較為理性,認為偏短的教育學制不一定能適配社會系統發展變化,且有教育功利主義之嫌,因而將之延長是必要之舉。有的網友表示“喜憂參半”,“喜”的是延長學制可以給找工作帶來一段緩沖期,“憂”的是多出來的時間也會增加學費與就業的雙重壓力。也有網友不無調侃地表示,再延長一些,畢業就可以直接退休了。
實際上,就事論事,過去幾年,國內多所高校已經開始對研究生學制進行調整,延長學制,尤其是專碩學制,成為了一種趨勢。去年10月,話題#多所高校延長專碩學制至3年#一度沖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
而研究生學制調整背后更為深層次的原因,筆者以為主要還是以下兩方面:一則,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延長研究生學制成為必然選擇。根據7月5日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研究生招生人數達到124.25萬,比上年增加了6.60萬。而在2013年,招生人數為61.14萬。近10年間,招生規模擴大了一倍之多。就此來看,延長學制無疑可以為研究生提供更為充裕的學習時間和深入研究的機會,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術能力和創新能力。二則,延長學制也能夠適應新時代對研究生培養的需求變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創新,對于高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某種程度而言,延長學制可以使研究生在學術研究和專業技能上獲得更全面的培養,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毋庸置疑,研究生教育作為最高層次的學校教育,很大程度擔負著知識創新、發展尖端技術以及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重任,可謂增強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當前多所高校延長研究生學制絕不是頭腦發熱,也不是跟風從眾,而是基于研究生培養質量這一重大現實問題的主動關切和積極回應。
當然,對于高校來說,研究生學制調整不僅簡單意味著教育模式的變革,也帶來了許多影響和挑戰。比如高校需要更加重視招生規模與培養質量之間的關系,以及研究生學制延長也給準備考研或申博的學生帶來了適應和調整的壓力,此外,研究生學制調整也對研究生培養模式和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從此角度,在學制延長的情況下,如何持續探索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顯得更為關鍵。
具體而言,一方面,高校必須因人而異、因校制宜,根據自身的學科優勢、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特點、擁有的教育資源狀況以及培養模式等因素來綜合考量研究生學制。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探索創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制訂科學有效的培養方案,加強科教融合、產學研結合等方面的研究生培養,推動教學和科研的深度融合。同時,高校還應注重以彈性化的學制設計作為制度補充,加強對研究生的分類教學管理和指導,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和培養效果。
言而總之,學制調整牽一發動全身。對于高校來說,高校需要在招生規模和培養質量之間尋找平衡,探索創新的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研究生真正成為具備高水平學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同時,學生也需要適應新的學制調整,充分利用學習時間提升自己的學術素養和專業能力。(藝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