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陪診師當與“黃牛”劃清界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陪診師當與“黃牛”劃清界限

記者采訪發現,陪診師這個職業在各大城市悄然“興起”。小到為患者取號、陪同候診、與醫生溝通、交錢拿藥,大到跨城市問診……職業陪診師幾乎可以包攬病人看病的一切準備工作。(8月8日《長江日報》)

不久前,一位罹患重疾的知名視頻女博主在回顧自己化療經歷時,對只身看病、沒人陪伴感觸良多,即便事后說起,她仍唏噓不已。確實,“一個人去醫院看病”是一個孤獨指數頗高、容易令人崩潰的特殊場景。沒人陪看病,一果多因,有時確實難以解決,這個時刻,一位細心的、靠譜的陪診師就顯得非常重要。

如果說,醫院和患者之間隔了一條河,陪診師無疑就是那一艘船。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一位從農村到大城市求醫的病人,進了大醫院,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和仿如迷宮般的醫院大樓,那種無助感不必親歷大家都能想象。假如有陪診師忙前忙后、跑腿代辦,病人的看病效率得以提高、焦慮得以緩解,省事、省心甚至還省錢。

鑒于此,在人社部等部門于2020年7月發布的9個新職業中,“社群健康助理員”榜上有名,“為患者提供預約掛號、繳費、取藥、辦理住院手續等協助服務”是其職責之一,這就是陪診師的主業。沒有什么比納入新職業目錄更能體現一個行業的重要性。陪診師這個新職業好是好,怕只怕路走遠了,就忘記自己當初為什么出發。換言之,就是怕異化、怕變味,比如有些陪診師淪為新“黃牛”,為一己之私而誤導甚至欺騙患者,最后壞了名聲、毀了行業。

事實上,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一個新行業就像一棵幼苗,能不能長成參天大樹,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由于陪診師行業剛起步,行業規范尚未跟上,因此難免出現因入職門檻低而導致人員素質不夠高、服務內容不規范、同業競爭不正當、消費維權不容易等現象。規范是一個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陪診師也不例外。制定陪診行業準則和規范,明確職責范圍、就業要求、服務內容及收費標準等,加強管理與有序引導,完善投訴受理及責任調處等追責機制,是新行業行穩致遠的題中之義。(連海平)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