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發展需注重區域協同
【資料圖】
原標題:一體化發展需注重區域協同
近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示范區高新區”)正式揭牌成立。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示范區高新區地處示范區范圍內,由上海青浦區、江蘇吳江區、浙江嘉善縣3個片區組成,規劃面積19.54平方公里,將重點發展數字產業、智能制造、綠色新材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總部經濟、綠色科創服務兩大特色產業,集成跨區域科技創新資源,構建區域一體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也意味著示范區高新區一體化水平達到新高度,并向著更高質量的區域經濟發展以及更深層次的制度創新方向邁進。
當前,示范區高新區建設即將邁入第四個年頭,區域內各項制度的創新度、項目顯示度和民生感受度不斷提升,“兩區一縣”一體化的制度紅利惠及更多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然而,在謀求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高標準面前,如何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加速推動生產要素市場化和自由流動,仍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經過多年探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制創新已經在空間規劃、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接下來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繞不開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這道時代命題,更離不開標準、規則、制度統一的跨省域市場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講,創設跨省域的園區平臺,是推動區域要素資源共享共用、優化配置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區高新區將肩負起跨區域產業一體化試驗田的重任與使命,也將成為制度創新落地見效的試金石。
跨區域,是示范區高新區與其他高新區最大的不同,也是其最顯著的特征以及面臨的挑戰所在,而解決跨區域一體化的關鍵在于做好區域間的聯動與協同。
區域協同并非易事,首先,要統籌產業鏈創新鏈的布局關系。目前,示范區高新區3個片區分別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比如,上海的研發能力強但要素成本高,且用地緊張,而吳江、嘉善產業配套能力強,供地充足,恰好可以彌補不足。這樣一來,企業可以在青浦做研發,在吳江、嘉善搞制造,形成研發制造更合理的空間布局,以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撐示范區高新區一體化建設。
其次,區域協同需要建立起高效的組織管理架構。示范區高新區采取的是“跨區域跨部門聯席會議+聯合推進運作辦公室+片區管理機構”的管理模式,形成了聯席會抓總、推進辦具體業務協同、各片區負責招商引資的統分格局,這與一般高新區管委會的管理機制有很大不同,需要三地各級部門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為跨區域的產業協同做好服務。
再次,區域協同更要統一考核標準,平衡各方利益訴求。由于各片區發展階段不同,必然存在著不同的利益訴求,考核標準也不盡相同。但在示范區高新區的框架內,一方面要找到各地產業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制定合理的考核標準;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優化產業布局,不能為了追求好項目與考核指標,忽略了片區在示范區高新區中的發展定位和發展實際,要通過全盤謀劃,一體化設計,做強園區整體影響力。
總之,一體化是手段,高質量發展是目的,示范區高新區的成立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也將為其他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更多經驗與啟示。(李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