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環球快播報】把“病有所醫”落到實處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把“病有所醫”落到實處

據青海省醫療保障局官網顯示,2022年,我省基本醫保參保570.46萬人,其中職工118.2萬人,居民452.26萬人,參保率達到96.36%……待遇保障體系更加完善,醫保基金監管力度持續強化,醫藥服務管理水平穩步提升,藥品集中招采持續提速擴面,醫保公共服務更加高效便捷,全省醫療保障能力持續提高。

作為一項保障人民健康的基本制度,新時代十年,我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構建起多層次、寬領域、全民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目標初步實現,為人民群眾病有所醫奠定了制度基礎。但我們也要看到,青海在民生保障水平與群眾愿望還有差距,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我們要從省情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夯實醫保基礎,把“病有所醫”落到實處,切實增進民生福祉,推動青海醫療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目前,青海醫療衛生資源總體可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差距。我們要以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為目標,調結構、促整合,不斷增強醫療服務能力。積極與發達地區醫院進行對接,利用優秀的醫療水平和充足的醫療資源,有效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我省醫療領域各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為醫療資源下沉提供更便捷的渠道和更靈活的形式。積極構建“疾病治療—康復和護理—社區和家庭”的醫療服務鏈,緩解目前幾所重點醫院的就醫壓力,不斷推動下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

進一步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2022年,青海已印發《青海省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實施方案》,在對標國家要求的基礎上,充分銜接現行救助政策,完善機制建設,促進三重保障制度和社會力量充分銜接,增強保障能力,延伸保障鏈條,穩步提升困難群眾醫療保障待遇水平。未來,我們還要繼續探索建立監測長效機制,加強部門之間信息互通共享和救助綜合幫扶機制,對醫療費用負擔較重的群眾給予更多關懷和救助支持,切實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風險。

持續提升基層醫療保障水平。近年來,青海省不斷加大基層資金投入,加強基層機構建設,健全基層運行機制,創新基層服務模式,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持續提高。但我們還應看到,基層仍然存在醫務人員緊缺、醫療救治能力緊張等一系列導致“看病難”的問題。要增加農村和邊遠地區醫療資源,加大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干全科醫生、臨床醫師(含中醫師)、護士、管理人員以及鄉村醫生的培訓力度;持續實施青南和環湖支醫行動,加強對脫貧人口慢性病患者精準管理和及時救治;深入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醫療衛生資源下沉,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

醫保是一項關乎公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民生大事。我們不僅要讓群眾看病再多一些便利、再少一些負擔,未來還要積極探索推進高品質醫療,推動“病有所醫”向“病有良醫”不斷轉變,讓各族群眾能夠獲得更加均等的醫療資源、更良好的醫療救治條件、更優質的健康管理服務,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楊燕玲)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