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資訊丨“自媒體”不能放任“自”流
(資料圖片)
原標題:“自媒體”不能放任“自”流
建立整治網暴制度體系、強化網絡水軍治理、分級處理網絡謠言……今年全國兩會,凈化網絡空間生態是多位代表委員的共同呼聲。日前,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著力破解自媒體內容失真、運營行為失度等深層次問題。
“公眾就像‘沒有執照的電視臺’?!痹谌f物皆媒的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愛惜羽毛。一些“臭臟黑”的害群之馬借助互聯網這個天然的“放大器”,讓互聯網烏煙瘴氣。
整治自媒體亂象已經刻不容緩?!敖髋阉饕?888萬彩禮”“國六B汽油將推動油價上漲”……盤點近期的網絡謠言典型,一個較為明顯的特征是,涉事的自媒體賬號多采取斷章取義、煽動對立等手法,炒作熱點社會事件、歪曲解讀公共政策。由此也就不難理解,專項行動將打擊有害信息的炮制,列入了工作的重點。
但應當看到,自媒體量大面廣,而行政資源有限,必須轉變思路,從根上去下劑“猛藥”。
“目光聚集之處,金錢必將追隨?!笨陀^地說,適度追求流量無可厚非,但流量至上絕不可取。有記者調研發現,在不少“逢熱必蹭”的自媒體背后,都有專門的經紀公司在運作指揮,其中遵循著同一個走偏了的商業邏輯:“蹭熱度—收割流量—漲粉絲—變現”。一些不法分子屢屢鋌而走險,諸多亂象不時“按下葫蘆浮起瓢”,說穿了是利益在作祟。
有鑒于此,這次專項行動特別強調,要“探索運用經濟手段強化自媒體監管”。具體而言,即對違法違規、違背公序良俗騙取網民捐贈、用戶打賞,獲取流量變現、廣告分成等經濟收益的自媒體,要堵住其“問題流量”和牟利途徑;對借此吸粉的賬號,要清除粉絲量,堅決遏制自媒體違規營利行為。應該說,經濟手段“拔出蘿卜帶出泥”,不失為一個好思路。當然,經濟手段不是完全獨立的,配合一些技術手段也很有必要,如對負有主體責任的平臺而言,使用機器學習、人臉識別等技術,可以提高審核精準度和覆蓋面。
事實上,這恰恰也是專項行動的用意所在:不搞“活動一陣風”“雨過地皮濕”,而是在實踐中先破后立、不斷積累經驗,進而為管網治網建立長效機制,實現多層次、多維度治理。實踐證明,只有釜底抽薪、常態化監管,才能避免自媒體中的野馬脫韁而馳,在野蠻生長的流量草原上一路“狂飆”。
“自媒體”不能放任“自”流,必須遵守規則、把握底線。否則,等待它的,必定是在“無節操”“秀下限”中,被社會大眾所拋棄。(高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