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觀速訊丨縣城文旅局長頻“出圈”,網紅旅游地如何變“長紅”?
原標題:縣城文旅局長頻“出圈”,網紅旅游地如何變“長紅”?
近年來,不少文旅局長頻頻“出圈”。他們或一身古裝、或騎馬飛奔,有的撐筏、有的勁舞,使出渾身解數推介當地旅游資源,一時引來無數關注和熱議。
(資料圖)
這些旅游局長們的“出圈”,也的確收到很大效果。據媒體報道,相關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近兩周文旅局長代言地區景區門票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58倍,較2019年同期增長21倍。文旅局長代言地區酒店預訂量較去年增長76倍,較2019年同期增長166倍。
酒香也怕巷子深。對于旅游局長們的“出圈”,總體上應予以充分肯定。當然,對于“出圈”要有清醒認識,數據的起伏透露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引來注意力相對容易,難的是如何才能將短期的流量,真正轉化為當地經濟發展的能量。人們樂見文旅局長為發展文旅經濟而“出圈”,當地文旅經濟發展卻不能全寄望在局長們的“出圈”上。
一個地方之所以能吸引眾多客流,最根本的還是靠人們的口碑,而這必定建基于當地經濟文化發展,來自人們對當地軟硬環境的切身感受。
我們應當持續優化縣域旅游產業空間布局,營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旅游新空間,加強旅游安全管理,提升旅游市場監管水平和信用體系建設,給消費者以放心的旅游環境。
在此之前,更需要優化、開闊文旅發展觀念。某種意義上,文旅要發展,必須要跳出文旅產業本身,將視角放到整個縣域的經濟內循環上來,比如鼓勵縣域立足本地特色,借助新經濟新業態促消費擴內需。
目前縣域經濟發展,已經顯著超越了“動不動上項目”的傳統思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梁留科就推動縣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探索推進縣域文旅融合IP工程,充分利用新科技升級旅游業態,推動智慧旅游發展。這一建議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尤其是當下國內旅游市場加快復蘇,外地游客接踵而至,借助這股“網紅”局長的東風,縣域的新消費格局也要更上一層樓,切實將“流量變能量”。
黑龍江塔河縣是“出圈”的縣城之一。塔河縣文旅局長親自上陣推廣旅游,為家鄉美景代言,這也逐漸帶火了當地旅游消費。近日媒體采訪了塔河一家夫妻店,老板稱今年以來收入比前兩年“好太多了”。最近一個月,這家60平米的平價小超市,僅在美團平臺就為游客和居民送出700多個訂單。
這種縣域的新消費供給,也是近年來興起的新業態——即時零售。2月13日,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及這一業態,表示要“全面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
隨著越來越多新業態、新服務迅速地扎根縣城,既滿足了當地居民即買即達的需求,讓縣城成為新業態的主要受益者,也使得外來游客得到極大便利。諸如這樣的深刻帶有移動互聯思維的新業態,不僅是對傳統業態的升級改造,更以其鮮明的時代感、時尚感,拉近了消費者與當地的距離、打造了當地的“口碑”。
實際上,文旅局長們的“出圈”,就是一次移動互聯思維的生動實踐。所謂跳出文旅去發展文旅,所謂文旅發展要融入縣域經濟發展大潮,關鍵就在于此。
想方設法“引客來”,通過做實事“留住客”,是許多人很容易就可以想到的。而如何“做實事”,則決定了人們對于當地的口碑,同時,也很可能決定了網紅能否變成“長紅”。(周群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