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資訊】不能再有下一個“粉發女孩”
(資料圖片)
原標題:不能再有下一個“粉發女孩”
“按鍵傷人”讓人防不勝防,近來更是引發多起悲劇。今年全國兩會上,20余名代表、委員就此建言獻策,治理網暴還被寫入兩高工作報告,常態化治理網絡暴力成為一致呼聲。
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制定反網絡暴力專門法律,明確網絡暴力法律定義,完善網暴治理體系建設。鑒于網暴違法行為和主體認定難、違法證據取證難、治理周期長等特點,開展專項立法,讓法律條款更精準,不僅能指引受害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是網暴者的懸頂之劍,利于強化網民的道德標準和守法意識。
當然,法律更偏向事后救濟。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一些充滿戾氣的語言,能夠在短時間內呈現出幾何級的放大效應,對受害者造成巨大心理壓力。固證維權的過程,無異于二次傷害。被網暴的“粉發女孩”維權尚未成功,抗爭和自救就以悲劇告終,說明事前預防在先、事中及時制止的重要性。最高檢還明確提出,進一步強化能動履職,維護受害者合法權益,就意在讓網暴防于未然、止于微末。
加強對被網暴者的保護和救助,首先要靠技術。網暴遠比現實生活中的閑言碎語傷人,就是因為網絡的放大效應。避免負面信息病毒式傳播,也要運用技術手段。中央網信辦去年印發的《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對建立健全網暴預警預防機制、強化網暴當事人保護、嚴防網暴信息傳播擴散等提出了要求。近日多家網站平臺集中發布防網暴指南手冊,從風險提示、一鍵防護、私信保護、舉報投訴等多個維度,幫助網民快速有效防范網暴侵害。另外,還可以嘗試通過精準推送提高辟謠信息的到達率,緩解“辟謠跑斷腿”問題。對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及時固化,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進一步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
加強對被網暴者的保護和救助,其次要靠建立心理干預機制。為防止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指責與謾罵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需要有人站在受害者身邊。告訴他們極端、負面的信息更容易引起圍觀,理性、溫和的聲音反而容易被淹沒,網暴者情緒化的表達并非全部的外界評價,避免受害者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的循環,增強他們的心理防御能力。用心理干預這雙托舉之手,對抗“沉默的螺旋”,給他們重新站起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力量。
加強對被網暴者的保護和救助,關鍵要靠打造理性的網絡輿論生態。不戴著面具對無辜者宣泄情緒,不想當然地揮舞道德大棒,不被群體情緒裹挾人云亦云,不抱法不責眾心理“按鍵傷人”,將網暴防于未然——做理性而負責任的網民,既是保護他人,也是保護自己。(維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