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熱點:“建從業紅黑榜”,愿好聲音助力養老服務品質提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建從業紅黑榜”,愿好聲音助力養老服務品質提升
李英鋒
據1月15日《南方都市報》報道,廣東省人大代表黃慧梅是一名街道長者服務中心負責人。她認為,當前有部分養老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出現了踩紅線踩底線的惡性事件,因此提議有關部門建立廣東養老“失信黑名單”,建立養老從業“紅黑榜”。
用“紅榜”激勵,用“黑榜”懲戒——這一提議切中養老行業侵犯老年人權益的問題點、風險點,也符合養老行業規范健康發展的需要。“紅黑榜”是能夠影響養老機構的信譽、市場競爭力、發展資源、機會和空間以及養老從業人員就業的誠信評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引領養老機構和從業人員增強自律意識,守住法律底線和誠信底線,規范服務行為,提升服務質量,為老年人營造更加舒適、健康、安全的養老環境。
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億以上,占總人口的14.2%。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顯然,這對我國養老產業和相關服務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揆諸現實,現階段我國養老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數量仍顯不足,同時養老服務的質量參差不齊。有些養老機構管理混亂,服務理念出現錯位,侵犯老年人權益的行為時有發生。近年來,媒體報道了不少養老機構或從業人員虐待、詐騙老年人或傷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案件,為養老服務行業和機構一次次敲響警鐘。
不難想見的是,在常規監督的基礎上,建立養老行業“紅黑榜”,能給規范養老行業增添一股誠信激勵和制約力量。在現代社會,誠信的價值引領作用越來越重要,如果養老機構或從業人員被打了“差評”或被“拉黑”,那么其在未來發展中的諸多環節便會受限,所獲得的資源、機會、空間也會減少。反之,“好評”或“紅榜”則能給相關養老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帶來更高的社會認可度,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當然,“紅榜”和“黑榜”所帶來的不同的社會效應,也將對養老機構和從業人員產生直接影響,激發其規避失信行為的自覺意識和誠實守信的內生動力。
此外,養老服務業“紅黑榜”能向老年消費者提供有關養老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更多信息,能更好地滿足老年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有助于其精準選擇養老機構,進而提升其養老消費體驗。
為養老產業發展建言獻策,為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助力,期待各地兩會有更多切中問題、切實可行的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