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河南發現240座北魏皇家倉窖
【資料圖】
漢魏洛陽城遺址宮城東墻發掘區遺跡分布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考古隊供圖
人民網鄭州1月16日電(宋芳鑫、侯琳琳、常力元)1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考古隊發布最新重要成果。日前,考古人員在洛陽漢魏城宮城東南角進行發掘時,于宮城東墻內側發現了3座北魏時期的大型半地下式倉窖遺跡,初步確定屬皇家府庫的一部分。
據介紹,該區域內有大量倉窖,其分布大約西側以司馬門內大路為界,南側為東掖門內大道,北臨永巷,東依宮城東墻,總數約240座,其外側還以夯土墻合圍,北部還有官署等建筑遺跡等,在宮城內形成一個東西寬約150米,南北約600米,較為獨立的倉窖區,當為北魏時期的皇家府庫遺跡。
倉窖口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考古隊供圖
倉窖口部坍塌嚴重,直徑約11米,深約7米,規模較大,倉窖邊壁并未發現有加工處理的痕跡。在倉窖南北兩側和兩座倉窖之間,發現有寬1.2米的夯土墻,推測或為倉窖之間的隔墻,或與倉窖頂部建筑有關。在北側夯土墻以北還發現有砌磚水渠,水渠向東到宮墻內側后轉為南北向,考古人員推測應當與倉窖區的地面排水有關。
漢魏洛陽城宮城倉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考古隊供圖
“本次發現的倉窖,不僅數量多,且處于宮城內,等級較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考古隊隊長劉濤介紹,這一發現,是洛陽地區首次發現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倉儲類建筑,填補了洛陽地區以及河南地區倉儲類建筑發現的空白,也使得洛陽成為國內倉儲類建筑發現最多、序列也最為完整的地區,彰顯了古都洛陽在古代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更為重要的是,此次發現的倉窖遺跡,是國內首次以明確考古的資料,確證了在宮城內倉窖區的存在,也是目前確知等級最高的古代倉儲類建筑,極大的豐富了古代都城形制布局研究、倉儲類建筑遺址研究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