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察:春節免票游需寫好后半篇文章
【資料圖】
原標題:春節免票游需寫好后半篇文章
2023年春節日益臨近,旅游市場逐漸升溫,福建、浙江、河南等地推出了一系列免費游政策,掀起了一股“去門票化”熱潮。實際上,景區免票并不鮮見。在2022年底到來之前,貴州、甘肅、四川等地就已經公布了一波免票方案。
隨著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再加上春節假期的加持,一些地方適時開啟“免票模式”,既體現讓利于民的美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景區的進入門檻,又能夠快速聚集人氣、吸引客流,重振當地旅游業信心,堪稱“皆大歡喜”。
但景區免票只是起點而非終點。旅游作為一種產品服務,要持續吸引游客,除了在門票上做“減法”之外,如何在確保旅游休閑品質提升,有效滿足民眾和游客的游玩需求上“做加法”,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今旅游行業已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做到以游客為中心,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體驗引客留客。
免票之下,許多人按捺不住游興,出行意愿被充分點燃,不少景區迎來“報復性游覽”,人流量增幅明顯。據統計,山東青島嶗山景區免票首日進山預約人數為4604人次,是免門票措施實施前一天的六倍多;1月7日,實施“免費游”的浙江杭州西溪濕地共接待游客2萬人次,同比上周增長60%……面對龐大的游客數量,政府部門和景區有必要加強計劃性,考慮最大承載力和運維能力,制定周密的開放方案。例如,推行有利于秩序維護的預約制,對入園人數進行嚴格控制,有效確保游客進入后的安全性和體驗感,同時強化服務保障,在官方政務發布平臺實時更新園內游客數量、發布人數預警,提醒游客提前規劃、錯峰出行。
倘若說此前門票是景區最重要的剛性收入,那么當下旅游業發展到成熟期后,則更需要挖潛的是吃住購娛等彈性收入。相比于過去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如今游客更樂意在高質量和個性化上花錢,走馬觀花的踩點游已逐漸被沉浸體驗的深度游取而代之。
而如何挖潛消費、復蘇行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用好市場的“無形之手”,還要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既需要景區推出沉浸互動業態、營造優質購物環境,完美提升游玩體驗,也需要地方發揮“旅游+”效應,通過對區域內相關資源全方位、系統化優化整合,搭建相關產業鏈條,實現治理完善、服務優化。這也提醒相關景區,免票只是一時之策,要打造“長紅”景區,更需樹立長遠眼光,寫好后半篇文章,讓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品質埋單。這才是景區免票的真正意義之所在。(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