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關注:紫金礦業欲拿下國內第一鉛鋅礦 或面臨多重挑戰
1月14日,紫金礦業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紫金國控擬參與競拍新疆自然資源廳出讓的新疆和田縣火燒云鉛鋅礦探礦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開信息顯示,火燒云鉛鋅礦是目前中國第一大鉛鋅礦,而此次探礦權競拍的保證金就達到了4億元,而起拍底價為223億元。
紫金礦業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鉛鋅礦系公司主營礦種之一(公司2021年產鋅為中國第1、全球第4),若公司成功中標、開發,將極大提升公司鋅(鉛)資源儲量和產量,公司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鋅(鉛)企業。
不過參與此次競拍同樣也將面臨不小的挑戰,其中“火燒云鉛鋅礦權益金及后續投資金額大,對公司將產生較大資金壓力”,此外,礦區位于人煙稀少的高海拔高寒地區,基礎設施差,將給項目的開發建設帶來嚴峻挑戰。
豪“賭”國內第一鉛鋅礦面臨挑戰
公開信息顯示,火燒云鉛鋅礦為中國迄今發現的最大鉛鋅礦床,依據《新疆和田縣火燒云鉛鋅礦探礦權出讓招標文件》,礦區設一區、二區、三區3個探礦權,總面積為292.19平方米,該探礦權核心區估算鋅鉛資源金屬總量1880.89萬噸。
“即使對紫金而言,這個項目的體量依然不容小覷。”華安金屬材料首席分析師許勇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紫金礦業目前鋅礦資源量為961.82萬噸,鋅礦儲量455.40萬噸;鉛礦資源量為126.40萬噸,鉛礦儲量69.65萬噸。而這意味著紫金礦業一旦拿下火山云鉛鋅礦,其礦產儲備量將實現大幅提升,將直接增強公司在全球鋅(鉛)行業的地位和話語權。
不過,除了體量巨大的挑戰之外,業內人士指出,火燒云鉛鋅礦所處的高海拔地區的嚴峻開發條件也帶來極大挑戰。“在極端環境下,即使在項目建成后,真正每年能夠正常開采的時間也受到較大的限制,企業如何確保經濟效益也是一大挑戰。”許勇其如是表示。
對此,紫金礦業則認為,公司歷史上已有多個世界級礦山項目的收并購及管理運營成功經驗,公司的礦山開發運營能力能夠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將新項目建成投產,貢獻業績,例如西藏巨龍銅礦為國內現已探明的最大斑巖型銅礦,雖地處青藏高原5300米高寒區域,公司2020年接手后一年半即建成投產,2022年產銅11.5萬噸。
礦山后續開發考驗公司運營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紫金礦業2022年耗資買礦買股權的花費已經超過了300億元。在經歷了2022年的持續大手筆收購之后,而對于此次擬參與火燒云鉛鋅礦的拍賣,紫金礦業也坦言,“火燒云鉛鋅礦權益金及后續投資金額大,對公司將產生較大資金壓力。”
根據紫金礦業2022年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前三季度,紫金礦業總資產達到了2868億元,而總負債也創新高達到了167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目前正在推進100億元可轉債的融資計劃,用于投入此前公布的收購山東海域金礦、安徽沙坪溝鉬礦以及蘇里南金礦等項目。
即使家底豐厚,但持續的大手筆買入,已讓紫金礦業目前的資產負債率達到了58.29%。據悉,如若紫金礦業中標火燒云鉛鋅礦探礦權,首次繳納比例為出讓收益總額的30%(不低于人民幣66.9億元),剩余部分在轉采后10年內分年度平均繳納。
此外,按照計劃,“中標人須在取得探礦權后1年內依法轉采;2年內完成全部區域的勘探工作;3年內按照綠色礦山建成達產達效,開采規模不低于200萬噸/年、冶煉規模60萬噸/年以上;5年內在和田地區建成下游鉛蓄電池、鋅合金、鉛合金、鉛材、PVC穩定劑、鋅粉、氧化鋅等深加工產業鏈,年產值不低于15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即使能“首付三成”拿下國內第一大的鉛鋅礦,后續面臨的持續開發投入將是更大的考驗。
對此,紫金礦業則認為,在資金壓力方面,公司有良好的經營財務指標及凈現金流,金融機構給予了超過2000億元的綜合授信,能夠為項目提供投標和建設所需要的資金。
而一業內人士則對記者表示,作為有色巨頭,從礦產儲備的角度,拿下火燒云鉛鋅礦確實能夠快速提升企業在鉛鋅金屬領域的話語權;但從經濟效益角度(鉛鋅礦的效益或并不如公司此前投資的金銅項目那么好),即使在獲得項目探礦權后,后續開發還將面臨較大的持續投入,將進一步考驗紫金礦業對礦山的持續開發運營能力。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標簽: 紫金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