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法律之劍有力呵護綠水青山


【資料圖】

原標題:法律之劍有力呵護綠水青山?

隨著信息化技術在污染防治領域更加廣泛地運用,污染源在線數據弄虛作假類案件易發頻發。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深入推進“兩打專項行動”,強化信息化隱蔽化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案件查處,也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新成效。對此,筆者認為,務必緊跟形勢變化,創新思維、更新思路,在強化能力建設基礎上,精準研判,鐵拳出擊,以更大的狠勁、韌勁、拼勁,嚴厲打擊信息化隱蔽化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提升案件偵辦能力和水平。近幾年,國家出臺的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司法解釋等多達30余部,要進一步健全環境執法業務能力培訓機制。比如,通過專家現場帶學、環境執法比武等,突出強化在線數據弄虛作假等新領域的業務培訓。為提升執法人員在完善涉刑案件證據鏈等方面的實操能力,邀請有生態環境領域豐富辦案經驗的公安干警、檢察官、知名律師等授課答疑、傳經送寶。

強化大數據研判和新技術運用。充分利用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治污設施用電監控系統、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等,加強數據集成分析,排查信息化環境違法線索。注重跨部門大數據協同應用,加強與稅務等部門合作,對多方面數據開展篩選比對,精準查處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加強現代化新技術的應用,比如積極運用“三維熒光水質指紋溯源技術”,助力查處偷排廢水廢液類犯罪案件。探索無人機輔助環境執法、紅外攝像輔助執法等,深挖常規手段難以發現的環境違法線索。

細化聯動機制促進行刑銜接。持續深化生態環境、公安、檢察等部門執法聯動機制,優化完善聯席會議制度、雙向咨詢通報制度、專家協助辦理重大疑難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制度等。對于疑難復雜、跨行政區域或具有集團化、專業化、鏈條化特征的重大違法犯罪案件,及時啟動行刑銜接,商請公安、檢察部門提前介入,實施全流程一體化辦案,全面提升案件偵辦效率。(叱狼)

標簽: 生態環境 違法犯罪 監控系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