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大創新體系 引領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資料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多年來,科技部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實踐出了一條科技賦能產業、創新引領發展的新路徑。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強勢崛起,正是這一發展路徑的典型成果。尤其是在被譽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的動力電池領域,科技部連續多個五年計劃前瞻性、系統性地組織技術攻關,打造了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技術鏈和創新鏈。
在科技部的指導下,寧德時代始終將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石,立志在新能源這個關鍵賽道上,自立自強,實現技術卓越、產品領先、關鍵技術可控,打造民族工業品牌。成立十年來,公司形成了14000人的研發隊伍,投入研發經費300多億元,申請國內外專利14000多項,形成了“材料創新、結構創新、極限制造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四大創新體系,在全球競爭中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一是材料創新改變電池基因。公司建設了聚焦基礎研究的21C創新實驗室,基于第一性原理,從底層邏輯開展材料研發,搭建了材料智能設計高通量計算平臺、數字電池仿真平臺,建立了超算中心,形成全鏈條數字化電池研發能力,突破了高鎳三元、新型鐵鋰、無鈷電池、鈉離子等電池新材料核心技術,從應用創新成功拓展到基礎創新。
二是結構創新發揮性能極限。公司首創無模組電池系統,引領了全球電池結構創新方向。今年6月,公司發布的麒麟電池,體積利用率突破72%,再創全球新高,將整車續航里程提升至1000公里。目前,公司正在攻關滑板底盤技術,也就是將電池單體與汽車底盤一體化設計,并高度集成電機、電控、高壓系統、轉向制動和熱管理,這會再次引領電動化智能化的飛躍。目前項目進展順利,明年可實現裝車。
三是極限制造實現提質增效。公司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孿生等七大智能制造使能技術,建立了高柔性、高精度、高效率的極限制造體系架構,實現多平臺多系統深度交互,生產節拍縮短50%,產品缺陷率更是由百萬分之一提升至十億分之一級別,成為全球電池行業唯一的燈塔工廠。
四是商業模式創新加速推廣應用。公司和產業鏈合作伙伴開展了巧克力換電、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電動智慧無人礦山等新型商業模式,構建新型商業生態,深化技術應用推廣和迭代創新,為全面電動化轉型提供多場景解決方案。
寧德時代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在市場上也得到很好的回報。公司動力電池裝機量已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市占率提升到35.1%。全球每3輛電動汽車中就有1輛配套寧德時代電池,每10輛重卡或工程機械中,有9輛配套寧德時代電池。
持續創新才能持續引領。未來,寧德時代將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原動力,繼續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攻關,不斷提升企業創新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站穩全球龍頭地位,為我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吳 凱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