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天天信息:疫情之下的獨居老人,需要社會為他們織一張安全網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疫情之下的獨居老人,需要社會為他們織一張安全網

隨著感染人數的不斷增加,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也在不斷升高。而對于獨居老人來說,這種風險既是身體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相對于其他群體來說,獨居老人的信息更為閉塞。他們對疫情變化形勢缺乏了解,對如何防范病毒感染也一知半解。據媒體報道,部分獨居老人并不清楚感染新冠有何癥狀,家中沒有退燒藥、洗手液等防疫物品,甚至沒有養成洗手的習慣。這些老人如果身體不舒服,也大多選擇“硬扛”,扛不下去了才告訴子女。

一旦真的感染新冠病毒,獨居老人更是手足無措。上哪兒買藥?要不要去醫院?基礎疾病的藥還繼續吃嗎?遠方的子女親人想幫忙也鞭長莫及,往往只能干著急。此外,老年人的重癥比例更高。張文宏等人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始終是新冠感染發生重癥和死亡的主要高風險人群。如果同時伴有年齡大于80歲、合并多種基礎疾病、腫瘤、接受免疫抑制劑使用等高危因素中的幾種,都會進一步增加老年人群的重癥率。在這種情況下,重癥獨居老人能否及時得到救治,也是一個問題。

疫情之下獨居老人的心理問題,也更加令人擔憂。一份以獨居老人為主要調查對象的調查報告顯示,老年新冠患者更容易產生自卑、焦慮、抑郁等各種障礙性負面情緒。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也表示,老年人外出減少,安全感下降,更易恐慌無助。在心理上,慢性病、長期生活在封閉環境、受關愛照顧不充分,這些都會對心理產生影響,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焦慮和失眠。

據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介紹,我國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目前已超過一半,部分大城市和農村地區,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過70%。數量如此龐大的空巢老人,是疫情之下的薄弱環節。他們能否安然度過這次疫情,可能是本輪疫情防控最嚴峻的考驗之一。

今年10月,民政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機制。這對于獨居老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探訪關愛服務由政府主導,社會共同參與,通過定期上門入戶、電話視頻、遠程監測等方式,了解掌握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生活情況。疫情洶涌之下,應盡快建立起包括獨居老人在內的老年人探訪機制,第一時間了解老人健康情況和實際需求,為他們兜牢安全底線。

此外,要充分發揮村委、居委等基層組織的作用,調動婦聯、老年組織和各種志愿組織的積極性,鼓勵基層工作人員及志愿者與獨居老人結對互助,及時為老人們普及疫情防控等知識,讓他們在心理上不再驚慌害怕,幫助他們卸下疫情帶來的巨大壓力。

獨居老人很少在輿論場上發聲,但我們卻不能因此無視他們的存在。疫情之下,這一數量龐大的群體更加成為社會健康的薄弱環節,尤其需要來自社會的關愛和幫助。無論是定期的探訪、藥物的支援,還是電話網絡的溝通,都將如同一只只溫暖的手,撫慰著他們的身體和心靈,拉著他們和我們一起渡過疫情這道難關。(土土絨)

標簽: 獨居老人 薄弱環節 基礎疾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