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被欠薪 深圳羅湖法援處助力討回
中工網訊 據南方工報消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社會各行各業遭受了難以估量的“沖擊”,消費行業更是處于風暴的中心。部分小微企業無法營業,沒有利潤,卻還需要支付房租和員工工資。面對困境,許多企業選擇“棄車保帥”,這也就導致員工被辭、工資拖欠等不少勞動(務)糾紛頻頻發生。近日,深圳市羅湖區法律援助處就辦理了一起典型的疫情形勢下勞動糾紛的案件。
被拖欠工資
外來務工人員求助法援
據了解,龔某等12人,均系外地來深務工人員,在羅湖區某美容美發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工作。因受疫情影響,公司的美容美發店面于2020年2月停業,龔某等人的工資也無法正常支付。龔某等人因拿不到工資,生活費沒有保障,交不起房租,生活陷入困境。2020年4月,無奈之下,龔某等12人到羅湖區法律援助處申請法律援助,羅湖區法律援助處指派楊福榮律師承辦該案件。
證據不完整
勞動者面臨不受理或敗訴風險
楊律師與龔某等人多次溝通,了解到受援人沒有勞動合同原件、工牌和其他勞動者證言證據,工資非公司銀行賬戶支付,無社保記錄,與公司的勞動關系很難得到確認。受援人追討的欠薪大部分為提成工資、獎金,只有員工自己記錄的工單,真實性很難得到認可。
面對證據不完整、勞動關系難確認、案件不受理或敗訴的困難與風險,楊律師經反復考量、深入研究,最終確定了勞動仲裁請求項目:一是要求確認勞動關系;二是要求公司支付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提成工資、獎金;三是要求公司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
律師耐心調解
實現企業與員工雙贏
公司收到仲裁申請書后,迫于可能承擔巨額支付義務的壓力,表示愿意派人出面協商解決欠薪問題,但確實存在現金流緊張,無法一次性支付所有欠薪。如果受援人不接受分期支付欠薪,公司只能將店面轉讓他人經營或關門倒閉。
疫情之下,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陷入艱難困境,楊律師決定不僅要幫助員工取得欠薪,使員工的生活得到保障,也要使因受疫情影響陷入經營困境的公司獲得喘息的時間,使其避免因現金流斷裂而倒閉的命運。
調解期間,楊律師與受援人代表進行了反復溝通,深度剖析案件,如果不接受調解,雙方的勞動關系、欠薪的事實與金額無任何證據,案件存在極大的敗訴風險;如果雙方達成調解,可以要求仲裁委制作調解書,欠薪的事實及金額得到司法確認,追討報酬方可得到法律的保障。經分析情況、統一認識,龔某等人充分理解仲裁與調解的利弊,并一致決定接受調解。
經過長時間的溝通調解,案件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調解:門店要恢復營業,2人撤訴回店上班,其他10人接受公司分五期支付所有欠薪。該案件于3月28日結案,12名受援人對案件的結果極為滿意。(司新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