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之后寶尊又“牽手”Hunter 這次資本市場給了面子
寶尊電商(00991.HK)于8月28日晚間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的未經審核財務業績,二季度的總收入為23.22億元,同比增長9.3%,但非美國公認會計準則下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虧損為440萬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30萬元。
同期,寶尊電商宣布已與美國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BrandsGroup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寶尊將負責運營ABG集團旗下Hunter(亨特)品牌的大中華區業務,并與ABG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從ABG集團收購Hunter品牌在大中華區和東南亞地區51%的知識產權。
雖然寶尊電商二季度的凈利由盈轉虧,但新收購計劃倒是提振了市場信心。8月29日,寶尊電商開盤跳空上漲,漲幅一度超過18%,截至收盤,寶尊電商報收10.5港元,漲幅10.53%。
(相關資料圖)
代運營業務觸頂謀轉型
2022年11月8日,寶尊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發布消息稱,將以全現金交易的方式收購GAP大中華區業務。作為收購計劃的一部分,寶尊還會推出全新的“品牌管理”業務線。
兩家公司其實有淵源。早在2018年,寶尊便與GAP達成合作,負責GAP大中華區電商業務。換而言之,收購之后,寶尊從“打工人”轉而成了自己做老板。
收購GAP被業內人士看作是寶尊電商代運營業務觸頂的轉型之舉。作為第一批成立的電商代運營公司,寶尊吃到過中國電商行業的紅利。
2018年-2020年,公司營收分別為53.93億元、72.78億元以及88.5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70億元、2.82億元以及4.27億元。但好景不長,公司在2021年后陷入了虧損的泥潭。財報顯示,2021年-2022年,寶尊的營收分別為93.96億元和84億元,虧損分別為2.2億元和6.53億元。
不過,業績下滑的不止寶尊一家。同行里,諸如麗人麗妝、若羽臣等代運營公司在過去兩年的業績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這一趨勢的大背景是整個中國電商行業的紅利觸頂,以及各大品牌開始收回電商經營權,大部分電商代運營企業都遇到了增長的“天花板”。
當整個代運營行業開始式微后,寶尊開始探尋“第二條曲線”。今年2月,寶尊電商完成收購GAP大中華區業務,寶尊首席執行官仇文彬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表示,目前以重塑GAP的品牌定位、供應鏈、優化門店網絡為先,目標3年后扭虧為盈。之前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以及2021年末,Gap上海稅后凈虧損分別為4.56億元以及2.56億元。
在此次的二季度數據中,寶尊電商品牌管理業務(主要包含GAP業務)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24億元,毛利率實現51.9%,該業務調整后運營虧損為6010萬元。
鞋服行業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認為,像寶尊這類代運營商目前遇到增長瓶頸,根據此前的經驗,開發品牌管理業務或許是一條出路,但品牌運營和平臺運營還是不同,做品牌講究長期、持續的發展,“不是說買一個品牌、成立一個合資公司,就能夠把它運營好。”在他看來,新玩家入局“是要交學費的”。
并購海外品牌找增長曲線
公開資料顯示,Hunter品牌于1857年在愛丁堡成立,前身是英國北部橡膠公司,以生產惠靈頓靴而聞名。經歷了160多年后,Hunter已從一個橡膠靴發展成為一個生活方式品牌,提供鞋類、外衣、包和配飾等戶外產品。2023年6月,該品牌曾宣布進入破產管理。ABG集團收購了Hunter品牌的知識產權,具體交易條款未予披露。
根據補充協議,寶尊電商的一家關聯公司與ABG亨特公司簽訂了一項許可協議,通過該協議,ABG亨特公司將授予寶尊電商的關聯公司在大中華區獨家生產、營銷、分銷和銷售亨特品牌產品的權利。許可協議的初始期限于2043年12月31日結束。
服飾市場雖然疲軟,但從長期來看依舊是一門穩定的生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6834億元,同比增長12.8%。
普華永道近日在一份研究報告中預計,未來三年中國服裝行業市場規模將維持穩定增長態勢。普華永道中國并購咨詢服務合伙人孫盼表示:“過去兩年,我國服裝行業受復雜的外部環境影響,增長總體呈放緩態勢。但今年上半年,隨著經濟反彈、促銷費政策的落地,以及產業鏈運轉的恢復,行業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反彈與增長。”
選擇收購或者與海外品牌合作的不止寶尊一家。去年,李寧控股股東非凡中國收購英國百年鞋履品牌Clarks大部分股權。
孫盼認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部分服飾企業通過并購或入股海外品牌,橫向增加品牌或集團廣度、提升品牌調性、增進收益能力,并獲得海外新興品牌資源所帶來的全球性增量市場。除此之外,部分本土服裝企業也通過與海外品牌在中國合資經營的模式找到新的增長曲線:合資經營模式下雙方各自發揮品牌價值和本土資源優勢,并按照股權投資比例共擔風險、共負盈虧。此類模式的趨勢或將不斷上升并成為主流。
普華永道方面認為,與海外品牌的多種合作,不僅能夠為本土企業帶來新的增長機遇,也有望成為聯結中國時尚產業與全球市場的橋梁。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