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熱聞!繼續下滑!消費電子“倒春寒” 巨頭轉型“另謀出路”
“從目前消費電子市場量、價的綜合反饋來看,后續市場景氣度能否完全回暖、何時回暖仍存有不確定性,”一位消費電子產業鏈上市公司人士直言。
近期,多家市場研究機構發布統計數據顯示,消費電子行業的“絕對主力”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仍然表現低迷,一季度出現13%的同比下滑,仍未見下跌趨緩的跡象。而包括舜宇光學在內的光學龍頭近期出貨量也顯示行業并未見好轉。
這一背景下,不少產業鏈公司認為消費電子仍處于弱復蘇階段。其中,市值超1800億的果鏈代工龍頭立訊精密近日也對消費電子預期作出判斷,該公司認為尤其在PC、平板環節,消化需求過程或將持續到明年上半年。
(相關資料圖)
手機環節復蘇弱于預期
Canalys日前發布調查報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經歷連續五個季度下滑,今年一季度同比下滑13%,跌至2.7億部。Canalys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差異仍然較為明顯。
具體到品牌層面,Canalys數據顯示,廠商基本都在一季度出現下滑,三星是唯一一家實現季度環比復蘇的公司,并以22%的市場份額在2023的市場份額回到第一。去年四季度蘋果位列市場份額第一,今年一季度以21%的市場份額跌至第二位。
不過三星和蘋果向來輪流問鼎,雖然三星位列第一,但是整體的市場份額較去年一季度下降2個百分點,而蘋果則同比上升了3個百分點。此外,小米以11%的市場份額保持了第三的位置。
另外,國際咨詢公司IDC發布的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統計數據顯示,智能手機市場依舊表現低迷,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544萬臺,同比下降11.8%。
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認為,2022年不確定和疲軟的宏觀經濟形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情緒以致部分購買需求被推遲。而2022年智能手機的更換周期達42個月,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并且它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40個月以上。
事實上,智能手機消費疲軟,在頭部廠商出貨數據中也可窺見端倪。
據舜宇光學科技發布的3月經營數據來看,其3月手機鏡頭出貨量為8433.4萬件,同比減少29.8%,但環比增長了4.5%;手機攝像模組出貨量為3638.9萬件,同比減少24.1%,但環比增長20.3%。可以看到,當前智能手機市場需求下滑有所趨緩,但仍處于探底階段。
前述產業鏈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節后手機銷售平穩,需求緩慢復蘇,目前下游渠道庫存維持在2-3個月左右。該人士同業也提到,蘋果中高端品類通過降價獲得短暫銷量提升,但消費電子復蘇進度弱于預期。
果鏈代工龍頭立訊精密在近日在機構調研中也給出對消費電子的研判。在智能手機環節,該公司認為,除了高端智能手機以外,普通低端手機千篇一律,再加上品質趨于穩定,其使用周期會更長。“智能手機除了高端的產品以外,其他需求應該還是屬于消化存量,甚至需求將會縮小。”
安信證券在一份研報中也作出判斷,該機構認為,2023年智能手機業務需求依舊面臨挑戰,行業拐點預計最快在2023年三季度才能看到。
PC市場復蘇料延至明年
相較于智能手機,PC、平板市場需求更令人擔憂。
根據IDC《全球個人計算設備季度追蹤》結果顯示,全球2023年PC第一季度出貨量為5690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9%。其中,前五名的品牌出貨量的下滑幅度都超過了24%,尤其是排名第四的蘋果,出貨量下滑最大,達到了40.5%。換機周期延長、需求疲弱,再加上去年基數較高,導致蘋果一季度下滑最為嚴重。
Gartner公司數據也顯示,全球PC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共計5520萬臺,較2022年第一季度減少30%。這是PC市場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歷史性同比下降。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大幅下降,同比下降34%至4180萬臺。
對于PC、平板這類產品,立訊精密方面分析,此前三年因為需要居家上課或辦公,市場提前消化了部分需求,這是一個不好環境下存在的客觀因素。該公司預計,今年甚至明年上半年,PC、平板環節仍然處于消化需求過程,將過去三年期間提前透支消費的產品需求扺消掉。
實際上,機構也表達了類似的預測。Canalys指出,2023年第一季度,是今年全球PC市場出貨量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預計市場復蘇將在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并在2024年獲得動力。
而Conterpoint Research也進一步調整對2023年全球PC出貨量的預測,2023年降幅將擴大至兩位數百分比。不過,鑒于市場對更新Chromebook和Windows 11的需求,以及疫情后的換機周期,Conterpoint預期2024年市場前景將有望改善。
不少廠商“另謀出路”
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從去年至今,消費電子行業整體還在去庫存階段,而且手機相關的部分芯片企業今年上半年仍在縮減訂單。
不少人士認為,消費電子行業目前并未看到增長態勢,隨著接下來庫存逐步恢復健康水位,終端市場將存在結構性的增長點,但整體而言今年呈現弱復蘇態勢。“當前市場對消費電子的預期仍以等待需求回暖為主,”前述產業鏈人士表示。
在此背景下,不少頭部消費電子公司早已開始“另謀出路”。其中,去年遭遇“砍單風波”的歌爾股份將籌碼壓至VR/AR以及汽車電子賽道。
其2022年年報顯示,VR/AR產品包含在在智能硬件業務中,該業務還包含智能家用電子游戲機及配件、智能可穿戴產品、智能家居產品等。而智能硬件業務已經占據歌爾營收的60.14%,相較于2021年的41.94%有明顯提升,營收同比增長了92.27%。
與此同時,歌爾也在加碼另一新興市場。4月17日,重慶歌爾智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所屬行業為汽車制造業。市場認為,歌爾有意在智能汽車的浪潮下,加速布局汽車電子相關業務,試圖憑借其在消費電子產業積累的優勢,在汽車產業占據一席之地。
另外,立訊精密也在汽車方面已形成豐富產品線,包含汽車線束、連接器、智能新能源、智能網聯、智能駕艙控制等。該公司2022年汽車互聯業務實現48.44%增長。目前,立訊精密與奇瑞集團、速騰聚創等深度合作,定位服務車企的Tier 1 廠商并加快智能駕駛傳感器等方面的布局。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標簽: